遇到生人有禮貌,提防壞人有訣竅
壞蛋搶去不硬拼,生命第一要記牢
路上遇到大壞蛋,記住特征告家長
海都閩南網訊 17日上午7點左右,安溪11歲女孩阿燕,上學路上被強行擄走,幸好遇到“多個心眼”的好心人,才得以脫離魔爪。12日下午4時許,廈門10歲男孩林鑫炫,放學回家路上遇到熟人“壞叔叔”邀出去游玩,最后不幸遇害。上個月底,福州也出現一起六年級女孩上學途中,被一個老太婆強行往一部車子上拽的事件,所幸孩子機靈掙扎逃開。
這些事件,無不讓每一位父母心驚膽戰。孩子大了,總要學會一個人獨自上學。離開父母的他們,學會如何防范“壞叔叔”“壞婆婆”,是安全成長中必要的一堂課。
目前,泉州市各學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防火、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地震逃生,“防人”安全教育則相對薄弱,應引起重視。
記者連日采訪市關工委、市教育部門及曾到國外學習的學者等,一同探討“防人”之道。一切以預防為先,通過各方努力,盡量避免林鑫炫悲劇的再次發生。
泉州樣本群石小學重視“防壞人”教育,開設模擬課
據泉州市教育局有關人士介紹,泉州歷年都很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也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但目前學校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防火、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地震逃生演練這四方面,“防人”方面的安全教育則相對薄弱。
據記者了解,專門開展“防人”安全教育的小學并不多。市區北峰街道的群石小學曾專門開設過《假如你遇到壞人怎么辦》的公開課。該校因安全教育工作出色,屢獲泉州市教育部門的表揚。
群石小學林校長介紹,該校有近1000名學生,其中2/3是外來工子女,學校周邊遍布工業區,人員復雜,車流量大,因此特別重視“防人”方面的安全教育。在2010年開始開設《假如你遇到壞人怎么辦》公共課的同時,通過漫畫教育、情景模擬、課堂討論,逐漸形成防范壞人的一套方法。該教育局人士稱,該學校的做法非常好,應大力推廣普及。
首先,重視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周會分發家校聯系卡,登記學生在校包括校外碰到的情況,并以卡片方式發送到每個學生家長手中;設家長QQ群,及時分享安全教育知識;提前告知學校附近比較危險的拐角點、危險區域,形成一條安全路線。
其次,情景模擬,預防為主。據悉,學校每兩周會安排一堂安全教育課程,每期設置一個安全主題,以小品方式演繹《上下學如何防敲詐》、《如何應對校門口的拐騙》、《公交車上如何智斗小偷》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犯罪分子侵犯小學生的案例。
第三,課堂討論,學會自救。老師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們討論身邊的各項安全隱患,探討應對方法,總結分享經驗。比如,家長接送遲時,應在校門內保安室旁等待;碰到壞人敲詐時,不要激怒壞人,盡量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被歹徒拐賣時,不放棄希望、尋找機會報警或逃離;牢記與救援和破案有關的信息等。讓學生們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
日美做法日本做法與泉州相似,美國政府制作宣傳視頻
泉州師院呂老師曾到過日本參觀學習。她稱,日本的學校把班級當作開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基地,在具體做法上,其實跟泉州群石小學有相通之處。
比如,每周班會上,教師常圍繞有關生活安全等設定一些主題,與學生開展談話討論,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指導;學校組織大家對上學、放學路上的各種隱患進行實地調查,哪里行人稀少、哪里容易突然沖出車輛、哪里正在施工等,后做成一幅“地圖”,貼在教室里,分發給學生和家長;另外,日本市場上還有銷售一種類似剃須刀的電擊武器,讓孩子學會防身。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制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節目引起父母們的普遍關注。
話題探討方法要巧妙不宜偏激
原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市關工委副主任陳伯禹稱,一年365天,扣掉寒暑假、雙休日、節日等,學生有180天不上學,因此,政府、家長、學校,都要樹立一種共同的責任意識。
陳伯禹稱,因社會環境問題,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就不斷灌輸給孩子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教孩子不與陌生人說話。這樣有利也有弊,處理不好會使孩子遠離人群,養成孤僻的性格。
其實除了這種生硬的辦法,還可以通過各種巧妙的辦法,比如禮貌性謝絕陌生人東西、找借口謝絕可疑人等,學會一些預防被傷害的基本技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