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東門的健身園有一群很有名的“中國大爺”,這是外國記者對他們的稱呼。
耿志才大爺
據(jù)說曾經(jīng)有美國記者到天壇來溜達(dá),偶爾看到了在健身園鍛煉的大爺們,驚得下巴都快掉了,回去寫了篇報道稱中國大爺“令人難以置信的體能展現(xiàn)了人類的敏捷與靈巧”,照片和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繼“中國大媽”之后,中國大爺們終于也火了一把。
天壇的中國大爺們成了“網(wǎng)紅”,每天都有不少中外游客跑來圍觀、拍照、合影,大爺們都是見過世面的人,安之若素,你拍你的,我練我的。
實(shí)際上,天壇東門的健身園早就名揚(yáng)京城,它已經(jīng)有近二十年的歷史,每天來者數(shù)百,奇人絕活薈萃,是北京“人氣最高”健身場地。
“十多年了,風(fēng)雨無阻,下大雪都來玩,像上了癮似的。”不止一位大爺這樣對筆者說。為什么這一方小小的健身園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大爺們那些讓老外吃驚的絕活是如何練成的?
“天壇活猴”和他的老哥們
深冬的北京,6點(diǎn)多鐘,天色還未泛白,七十歲的劉樹增吃過老伴準(zhǔn)備的簡單早飯,背上水壺,跨上那輛舊自行車,從勁松的一座老居民樓出發(fā),愉快地上路了。
這條路他已經(jīng)騎了10多年,假日無休,風(fēng)雨無阻,每次出發(fā),心里的那種期盼和興奮從未改變。
也就是前后腳的工夫,家住廣安門的劉殿富大爺,家住大興的嚴(yán)文興大爺,家住十八里店的于松旺大爺……或坐車或騎車,大家在曙光中奔向同一個目的地。這個目的地就是天壇東門的健身園,北京晨練達(dá)人公推的“人氣最高”的大眾健身場所,沒有之一。
劉樹增大爺在健身園有個綽號,名叫“天壇活猴”,是這里的元老,幾乎沒有他不認(rèn)識的人。和一群老哥兒們十多年玩下來,這里不僅是健身園,也是他們的社交圈。
早上7點(diǎn)多,朝霞映照著祈年殿美麗的圓頂,園中彌漫著濃郁的松柏清香,劉樹增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天壇健身園,“看,活猴來了,老爺子給我們露一手!”
人群熱鬧起來。在這里,人們喜歡起外號,諸如“鐵人”、“校長”等等,老人們經(jīng)常互叫著外號追跑打鬧,像一群頑童。劉大爺顯然是人氣最高的一位,他一邊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一邊用眼睛四處尋找著自己的老搭檔嚴(yán)文興。
滿頭白發(fā)的嚴(yán)大爺立刻趕過來,站在天梯下面,劉樹增笑得更加胸有成竹,下面便是他們的閃光時刻了。
劉樹增噌地躥上天梯,幾個起落便蕩了個來回,真如一只叢林里的猴子,身手靈活、速度之快令人完全忘記了他古稀的年齡。眼花繚亂之際,他忽然身體完全倒立,僅用兩個手指勾著鐵杠維系全身重量,“二指禪!”人群喝彩起來,這正是“天壇活猴”的成名絕活。
接著,他用雙腿勾住欄桿,身體越蕩越高,只聽他喊了一聲“來”,候在天梯下的嚴(yán)大爺忽然一個健步飛躍過去,抓住劉大爺?shù)氖郑瑑扇嗽诳罩惺幤饋恚鹑珉s技的空中飛人,園里掌聲叫好聲響成一片。
兩位老人蕩夠了,氣定神閑地落下來。圍觀的一位外國小伙子眼看著倆毫不起眼的大爺瞬間化身“飛人”,驚得嘴都合不攏了,劉樹增顯然對這種反應(yīng)司空見慣,得意一笑。
“天壇紀(jì)錄”是如何誕生的
這樣令人震驚的場景在天壇健身園隨處可見。年近90歲的劉殿富大爺顫顫巍巍地躍上雙杠,轉(zhuǎn)眼間上下翻飛,擺出一系列“臥魚”、“雙盤”的高難動作;70歲的耿志才大爺練的是軟功,可以把身體彎成各種不可思議的角度;最高齡的95歲的張大爺可以輕松做7個引體向上和10多個俯臥撐;還有一位大爺身體筆直地在單杠上一直轉(zhuǎn),停都停不下來……
“我們這里有各種 天壇紀(jì)錄 ,好多是自創(chuàng)的,大家怎么痛快怎么玩,玩的就是個心氣兒。”劉樹增大爺給我介紹,天梯、單杠和雙杠是競技熱點(diǎn),天壇單杠大回環(huán)的紀(jì)錄是138個,至今無人能破,此外,還有把身體自如折疊的“軟功”和塑造肌肉的“滾輪”等。
劉樹增說,這里所有的老人,都把健身稱為“玩兒”,求的就是一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