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的民宿可以看到云海
閩南網12月25日訊 去年個人游開放后,清境(位于南投縣仁愛鄉)這個臺灣傳統的避暑勝地,已經成為陸客的必來之地。在這個海拔2000多米的地帶,最先抓住眼球的,就是歐洲風格濃郁的各種民宿了。從北歐到地中海風,各色別墅在斷崖邊一線排開,放眼望去,就是連綿的山脈。
今年《賽德克·巴萊》熱映后,清境聲勢更壯。導游小李指著半山腰的一處聚落,告訴記者,那里就是“霧社”,就是電影里賽德克頭目莫那魯道率眾抵抗日軍的地方,至今還有一塊紀念碑,很多陸客點名要去。
清境因為高山嚴寒,又缺少獵物水源,連臺灣少數民族當年都不愿意來。最早開墾這里的是一批國民黨老兵。他們帶著家屬硬是用雙手在這片荒原上,建起了眷村,種上了果樹,養起了綿羊,才有了現在享譽兩岸的旅游勝地。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這個傳統臺灣少數民族聚落的山上,居然可以聽到如此濃郁的云南鄉音,以及街邊隨處可見的云南風味餐廳。
在最早的眷村“博望新村”,記者還能看到仍然健在的國民黨老兵。去年當地社區組織人手訪問了這些老人,整理了清境農場五十年發展的艱辛歷程,做成一本冊子,現在成了清境旅游最好的文化衍生品。清境最熱鬧的,是每年的火把節。人們會跳起孔雀舞,擂起象腳鼓,高舉火把狂歡數日。清境和云南,相隔千里之遙,卻保留了近乎一致的風俗,這也是清境觀光最大的賣點。當地頗有知名度的崖邊咖啡餐廳老板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到了臺灣后娶了當地的賽德克姑娘。因此,他會說普通話、閩南話、賽德克語和四川話。這幾年生意好了,英語和日語也會兩句,這大概也是清境旅游的一個特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駐臺記者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