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新
臺灣當局鼓勵臺商回流,如果不想流于口號,最大的問題出在行政效率。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日前直率建言,臺灣的公務人員必須再教育,需建立服務觀念。電電公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羅懷家指出,當局要員出面招商,很少企業主不賣面子,但實際上要投資的時候,行政支持不足,“不能把人叫回來,各種手續你自己看著辦”。
由企業家組成的“三三會”,日前邀馬英九座談,許勝雄代表產業界提出的建言,全部圍繞在行政效能的提升。許勝雄說,臺灣的行政法規非常多,審核程序繁復,自基本工資脫鉤、外勞人數比例、六輕四期的環保問題,都可看到各部門的橫向協調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許勝雄呼吁,當局推動組織再造的步調必須加快,因“組織法”各項調整未能定案,臺灣公務人員在此變動的時刻,普遍展現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外在的經濟環境如此嚴苛,臺灣的公務人員若是這樣的心態,將阻礙臺灣的經濟成長。
以鴻海集團為例,鴻海集團選中河南鄭州擴廠,由項目籌備、廠房興建到開工投產,前后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這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口中世界第一的“鄭州速度”。但郭臺銘捐給臺灣大學150億元新臺幣希望建置的癌癥研究中心,為符合校務基金使用規范、企業捐贈與行政機構招標等重重限制,單是公文流程就拖磨了三四年,直到去年總算開始打地基,等到真正落成啟用,距離郭臺銘捐款的時間點,只怕已是十年過后。有證券分析師一針見血地說,臺灣的行政效率是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