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朦朧,鄉村公路邊,一位老人躺在地上昏迷不醒,頭部正在出血。有目擊者稱,老人是被摩托車給撞了。那么,事故是怎么發生的?誰是肇事者?又為何殘忍地棄老人于不顧?
儀表盤外殼成唯一線索
5月3日19時許,尤溪縣湯川鄉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110轉警稱:在湯川鄉往溪濱村龍池路段,有一位老人被車撞后躺在地上,頭部嚴重出血。
幾分鐘后,湯川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立即撥打120,并開展事故現場初步勘查,維持現場交通秩序。考慮傷者出血嚴重,年事已高,民警當機立斷將其就近送往衛生院救治。
尤溪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科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對現場進行初步勘查后,民警發現由于事故現場偏僻,且沒有路燈,監控探頭又離得較遠,并不能從監控錄像中獲得有效信息。
那么,到底是誰撞的?怎么撞的?為何撞了人不及時搶救?一系列問題叩問著每個辦案民警。
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描述,肇事車輛為一輛兩輪摩托車,但摩托車車牌和其他特征均沒有記下,只知道肇事摩托車車主在撞人摔倒后,立即扶起摩托車沿著主路往湯川鄉溪濱村方向逃逸了,而現場只遺留了幾片疑似肇事車輛大燈碎片和儀表盤外殼。
民警對提取的碎片物進行認真處理、核對,初步判斷肇事車輛是一輛老式飛鷹或建設牌摩托車。這成了民警掌握的唯一線索。
民警走村入戶摸排
“被撞老人今年75歲了,是一位五保戶,在醫院沒有人照顧,我們只能先安排民警去照顧。”主辦民警肖光鵬萬分焦急,為了早點破案,尤溪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立即啟動交通肇事逃逸預案,成立專案組。
專案組民警連夜奮戰,反復排查探頭進行分析,同時結合事故現場散落的車輛碎片和對周邊群眾的走訪,最終確定肇事摩托車為飛鷹牌摩托車。
5月4日,民警將所有有牌照的同類型摩托車進行匯總,確定了嫌疑人的活動范圍。
5月5日清晨,在尤溪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蔣際武的帶領下,專案組分成兩個小組對溪濱村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但沒有獲得有效線索。
兩個小組在溪濱村部碰頭,經過商議,認為應該是肇事者將車輛藏匿了,于是決定以村支部的名義通知村里所有登記在冊的摩托車到村部集合。
中午時分,所有登記的摩托車一輛輛準時出現了,唯獨一輛車未到現場。當民警撥打該車主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民警覺得蹊蹺,于是,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前往該摩托車車主的住處。
帶血紙巾讓真兇現形
車主姓陳,今年65歲,溪濱村人。來到車主家中,只有陳某的愛人一人在家。民警讓其繼續撥打陳某的手機,可陳某仍未接聽。
民警肖光鵬走進車主家中,發現房間內確實無其他人,當其走到房間內的洗手間時,發現洗手間內的一角放著一個盆子,里面都是一團團紅紅的紙巾,經過肖光鵬仔細辨認后發現都是血。
此時,肖光鵬心中已有了些許肯定,可是還需要更有利的證據,就是肇事摩托車在哪里?
隨后肖光鵬又在陳某家中認真地查看,當走到陳某家中后門處時,發現門后停放著一輛摩托車,且車子前身、儀表盤有碰刮破損的痕跡。種種現象讓民警認定陳某具有重大嫌疑。
隨即,民警對陳某老婆耐心地講解法律政策并進行思想教育,希望她能勸說陳某主動投案。
5月5日16時,陳某在家人陪同下主動投案自首,對肇事行為供認不諱。
原來,事發當日,陳某駕駛摩托車正要回家,由于路上沒有路燈,自己又是老花眼,一不留神就撞到了人,摔倒后,他自己也受傷了,因為怕無法賠償對方的損失,便一不做二不休,一踩油門,加速逃離現場回家了。
慶幸的是,被撞老人由于救治及時,并沒有生命危險。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案后思考:“僥幸心理是促成肇事司機逃逸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夜深人稀的時間和路段也助長了肇事司機逃逸的心理。”尤溪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科民警肖光鵬介紹:“本來按照正常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辦理,有些肇事司機只會受到較輕的處罰,甚至不用承擔責任,而一旦肇事逃逸就要承擔全責,并且受到法律的嚴懲。”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74條,對“交通肇事逃逸”定義為: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定,交通肇事逃逸可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并處拘留十五日以下。以及第一百零一條之規定吊銷駕駛證,終生禁駕。(記者 蘇 莉 通訊員 楊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