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產的8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生產的高檔紗線實現“零庫存”……落戶尤溪經濟開發區的順源紡織有限公司,是多年來尤溪紡織產業持續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我們引進世界先進的自動絡筒機等工藝裝備,產品質量十分穩定,凸顯了高檔紗的產品優勢。”順源公司副總經理李祖華說,公司總規模40萬錠,目前已投產24萬錠,今年1-7月產值3億多元。
紡織業是尤溪的傳統產業之一。近年來,尤溪縣出臺政策“套餐”,引導紡織產業改造升級,一邊鼓勵老紡織企業抓緊技改,削減低端產能,向中、高端產能提升,一邊從“建鏈、補鏈、延鏈”入手,引進高端紡織新項目,紡織產業因此越發“身強力壯”。
著力變革
1987年9月,尤溪縣創辦了第一家紡織服裝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初,坂面、西濱、西城等鄉鎮先后創辦一批鄉鎮集體所有制紡織企業,尤溪紡織產業正式起步。2003年以來,廣益、中泰、格利爾印染等一批紡織企業先后入駐尤溪經濟開發區埔頭園、城西園,尤溪紡織產業快速發展。2009年,尤溪縣被授予福建省首個“中國革基布名城”稱號。但隨之而來的經濟下行等因素卻讓不少紡織企業陷入困境。為此,尤溪縣開啟了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謀變之路。
開展紡織產業頂層設計。尤溪縣聘請專家編制《尤溪縣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0年-2015年)》,眼下,又著手編制紡織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3年以來,尤溪縣從財政扶持、金融支持、信用擔保、降低稅費、鼓勵創新、企業用工、優化服務等方面,引導紡織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2014年,尤溪縣被列為福建省紡織產業發展重點區域。
尤溪縣十分重視企業技術創新,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等對接合作。2015年6月,隆源紡織與姚穆院士建立合作,成立三明市首個紡織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2016年,尤溪列入市級千萬元以上技術改造重點項目70項,其中紡織項目12項,列入省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項,其中紡織企業6項。
尤溪縣還從完善產業配套、提高服務水平入手,把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群規劃相銜接,引導鄉鎮企業向園區轉移集聚。尤溪經濟開發區城西園、城南園等成為紡織產業快速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城西園,繼續做強革基布產業鏈,在城南園,著力打造輕紡高新產業鏈條。目前,尤溪經濟開發區入駐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4家,約占全縣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一半。
“龍頭”帶動
落戶于尤溪經濟開發區城西園的正泉布業有限公司,是尤溪傳統紡織企業技改提升的一個典型。“我們是被市場逼出來的。原來公司用劍桿機生產合成革基布,后來發現革基布市場嚴重產能過剩,如果不創新變革,企業經營會越來越難,甚至面臨淘汰危險。”董事長許紹鉦介紹,企業投入資金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經歷多次技改,實現了粗紗、細紗、絡筒工序一體化和電腦控制的智能化,和原來相比產能提高了20多倍。如今,公司生產的高端革基布是浙江一家大公司的指定用布。
福建隆源紡織有限公司是尤溪引進的高端紡織項目之一。公司總投資18億元,以生產民用高支紗為主,建設總規模60萬錠,目前一期26.5萬錠已基本達產。隆源公司法人代表鄭永清介紹,公司引進了國內外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生產設備,目前處于全省領先水平,公司產品實現了“零庫存”,1-7月產值近5億元。
為什么會選擇落戶尤溪?鄭永清說,是縣里支持發展的資金、用地、用電、全程跟蹤服務等政策“套餐”吸引了他,而且尤溪地處閩中,有交通區位優勢,發展環境不錯。
多年來持續走轉型升級之路,尤溪本地傳統紡織企業做大做強,又引入了隆源、順源等“大塊頭”高端紡織企業,帶動了尤溪縣域紡織全行業轉型跨越。上半年,全縣84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87.76億元,同比增長11.2%。(記者 項裕興 通訊員 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