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我現在出門都害怕,若有記者來找我,村里的人看到了肯定會往上報的。”
7月29日下午,當長江新聞記者撥通郜艷敏電話,提出當面采訪請求時,她用驚謊的語氣作了上述說明,隨后,是她長久的沉默。
21年前的初夏,年僅18歲的郜艷敏被人販子拐賣,慘遭強暴后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了河北曲陽縣下岸村。她多次自殺、逃跑,但最終沒有逃脫。
因為村里條件艱苦,老師都不愿意來,村里的孩子們面臨失學,作為村里唯一上過初中的人,郜艷敏在孩子們的哀求下當上了代課老師。
具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被翻轉成了“好的典型”。2007年1月,郜艷敏被評為“感動河北十大人物”。兩年后,以她為原型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
如今,距離郜艷敏被拐賣已有21年,有人在微博上翻出這部片子,有女權主義者指稱這是“國恥”。
另外,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29日也在微博說:“人販子必須嚴懲,買主也須追究刑事責任。已部署當地警方調查。”
郜艷敏是村里唯一一個上過初中的人,當地中心校的校長找到她,請求她來教孩子們時,她答應了下來,成為了下岸村一名代課老師。 資料圖
郜艷敏稱,最舍不得的是她帶的這些孩子們。 資料圖
郜艷敏與學生們在一起。她向南都證實,目前自己仍是“臨時代課老師”。
“被拐賣的少女”
在郜艷敏18歲的那年,農歷五月初一,她準備回河南老家收割麥子,剛抵達石家莊火車站,兩個女人就以“找工作”為由,騙得郜艷敏的信任。
之后的短短四天時間,郜艷敏被倒賣了三次:先是被兩名女販子賣給三名男子,隨后又被轉賣給另外兩名男子,最后才被賣到河北曲陽縣的下岸村。
在此期間,她慘遭奸污,每天承受著非人的折磨。當最后的買主拿著2700元錢出現面前時,18歲的郜艷敏跪在此人面前,請求他將自己買走。這個人就是她未來的公公。
郜艷敏的丈夫是個不識字的羊倌,大她6歲。因為是買來的媳婦,丈夫異常戒備,常常在喝醉酒后打她。她多次想要逃跑,但村里地勢險峻,沒逃出多遠就被追了回來。
下岸村有400多口人,偏僻、窮。前些年從外地買來的媳婦有30多個,但很多都跑了。
為了防止郜艷敏逃跑,丈夫暫停了放羊,死守著她,連上廁所都跟在身后。
為了擺脫痛苦,郜艷敏數次鐵了心要自殺。第一次自殺時,她和婆婆在地里干活,為了不讓婆婆起疑,她裝出很順從的樣子,在烈日下認真鋤草,但趁婆婆小解時,她拼命跑向附近一個三米深的大坑,一頭扎進去。碰巧山上兩個村民經過,將她救了上來。
第二次自殺,她吞下了婆婆的50多粒安眠藥;第三次自殺,她吞下的是一包老鼠藥。這兩次都被人及時發現,并送往當地衛生院進行救治。
一年后,郜艷敏終于獲準能和丈夫一起回老家。而郜艷敏年邁的父母,在得知女兒被拐賣到河北山村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當郜艷敏問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時,她得到這樣的回答:
“這是你一輩子的事,無論你走哪條路,我們都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向別人借的。另外,在咱們這個地方,結過婚的女子,再想找個好對象就難了……”
一番激烈地內心斗爭后,郜艷敏告別了父母,跟著丈夫再次回到了曲陽縣的大山深處。
“最美鄉村教師”
村里有一所小學,因為條件太艱苦,許多老師來了又走了。到1995年,已經沒有一個老師愿意來下岸村了,這意味著全村的孩子面臨失學。
郜艷敏是村里唯一一個上過初中的人,當地中心校的校長找到她,請求她來教孩子。工資每月200元,放假期間無工資。見校長一次次上門來求,郜艷敏心軟了,答應了下來,成為下岸村一名代課老師。
剛開始,學校只是一棟石頭壘成的房子,光線不好,還透風。冬天的時候,郜艷敏就把學生叫到自己家的坑上取暖。
她一個人教著村里十幾名學生,除了語文、數學等正常課程外,郜艷敏還給孩子們開設了音樂課和美術課,幾年下來,下岸村學生的成績和附近幾個教學點的學生成績比,都是居于中上水平。
早幾年,郜艷敏還在自己200元的工資里擠出一些錢,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學校里沒有圖書可讀,她便翻山越嶺,去集市上的舊書攤買。
2006年5月,通過一名熱心攝影家的引薦,河北當地媒體報道了郜艷敏的故事,一時引起巨大反響,郜艷燕被媒體稱贊為“最美鄉村教師”。
很長一段時間,郜艷敏不得不忙于接受各種采訪、去不同的電視臺做節目。有許多熱心人給下岸村小學捐錢、捐物。有些人指名道姓說要給郜艷敏捐錢,但她也把錢送給了貧困學生。
這些報道引起了海內外讀者的極大同情,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以及國內的數以千計的讀者捐款捐物。其中美國一位林先生還在信中說,您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向您致敬!
對每一筆捐款,郜艷敏都仔細登記,有一名熱心人指名捐給郜艷敏本人9000多元錢,但她分文沒動。美國林先生寄給她本人250美元,她也捐給了村里。
但也有人擔心郜艷敏貪污,于是鎮政府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在媒體上公布了電話及通信地址,以此來接受外界捐款,但結果是,自從基金會成立后,外界的捐贈反而變少了。
“感動河北十大人物”
2007年1月,郜艷敏被評為“2006年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一個人孤單地捧著獎杯,回到村里。當地政府也沒人去看她,哪怕是一個問候的電話也沒有。
“感動河北”評委的頒獎詞是:
“她的內心又是慈悲的,只因為她不忍心看到那些窮孩子渴望上學卻無學可上,只因為她不忍心讓那些孩子長大后重復著‘放羊,買媳婦’的人生,她以堅忍的姿態接受了不公平的命運,用寬容回報著山村,用愛點亮了 40 多個窮孩子的前程。”
即使是年度人物,也不得不面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封殺”。
按照當地一家媒體的說法,因該報此前所報道的郜艷敏當代課教師的經歷,以及適齡孩子輟學、教育投入不足等問題,暴露了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種種漏洞,曲陽縣有關方面為包“家丑”,竟決定取消下岸村教學點,不再聘請郜艷敏當老師。
于是上百名讀者致電報社,對曲陽教育局這一做法表示不滿。輿論壓力之下,曲陽教育局有關領導重新表示:尊重現實,下岸教學點暫不取消,郜艷敏老師繼續留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面對曲陽下岸村有買賣媳婦這樣的事實。有人甚至對采訪的記者說:“媒體對郜艷敏的報道是在揭曲陽縣的傷疤”。
郜艷敏因此受到了另外一種監視,如同當初丈夫對她的監視一樣,令她動彈不得。
在《南風窗》記者去當地采訪時,當地村民說,2006年暑假前,縣、鎮干部在下岸村站崗40多天,阻擋前來采訪郜艷敏的媒體記者。這期間,除了去山外郵局取包裹,郜艷敏不能隨便離開下岸村。
9月份暑假結束開學后,輝靈中心小學向下岸村教學點終于派來另一位女教師和郜艷敏共同工作,不過她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注意來訪的記者,及時向鎮里報告。
在郜艷敏被截回村子,記者被人“護送”出下岸村而來到保定下屬的曲陽縣縣城后,有關人員對記者說:“你還是趕緊走,你不走,我們就一直跟著。”
央視《半邊天》攝制組要帶郜艷敏去北京做節目,鎮領導對下岸村村支書說:“如果《半邊天》帶走了郜艷敏,就開除你的黨籍!”
另外據一位最早介入報道的記者回憶:村干部搶走攝像機,阻撓采訪:“記者老弟,人跟人的生活就像平行線,我們在這里交匯也算是有緣份,不要互相為難。”
《嫁給大山的女人》
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2009年上映,號稱是根據郜艷敏的事跡改編而成。
但是,一些劇情卻與現實大相徑庭:
打工妹山菊在回鄉途中被人販子騙入大山中,趕集的鐘老漢借錢把她救回了小山村。樸實厚道的鐘家人使山菊非常感動。在等待回家的過程中,她主動為山村的孩子們代課,并和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影片宣傳資料不無得意地表示,郜艷敏“用自己的堅忍和善良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親情大愛之歌”,但豆瓣打分卻毫不留情:2.1分。
7月29日,長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人在微博上對影片表達的價值觀提出質疑,“不追究人販子責任,讓一個受害者站出來撐起一片天,演苦情戲,真好意思?”
“愣是不明白,本是社會的悲哀、社會的尷尬怎么就變成社會榜樣了?本該上今日說法的,卻上了感動中國。” 《嫁給大山的女人》迅速躍升為熱門微博話題之一。
對影片的質疑也波及到對演員王力可,質疑她出演這樣一部粉飾拐賣婦女的電影,有幫兇的嫌疑。
對此,王力可回應稱,當事人郜艷敏“非常贊同拍這部片子,并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世人了解她的遭遇。”
有人說,聽過一個比喻:血胭脂。“用人血做成胭脂,粉飾太平。大概就是這種作品。”
就在這部電影上映的前兩年,有一部名為《盲山》的電影,入圍第60屆戛納電影節。講述女大學生被拐賣至某山區,全村都是幫兇,她逃脫無數次均被毒打。(長江新聞記者王朋朋 發自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