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0萬元就能開設一家“假銀行”?--江蘇“假銀行”違法吸收2億元居民存款調查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 我國現有近4000家合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保管著近120萬億元的居民存款,被認為是居民財富的“保險箱”。然而,多地近期連連出現假銀行身影:在江蘇南京,一家出資總額僅500萬元的“農民合作社”,公然違法吸收了近200名居民約2億元存款。在山東、河北、上海等地,“假銀行”“假網銀”帶來的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
沒有任何資質、任何牌照的虛假金融機構,怎么繞過了監管機構、獲得了詐騙暴利?“新華視點”記者多地調查發現,“假銀行”多種詐騙新手法不僅讓投資者防不勝防,蒙受巨大損失,更暴露出監管有名無實、推諉善后責任等諸多“體制性問號”。
距離監管機構僅數百米 花500萬元就能開“假銀行”?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公安局近日公布的案情顯示,當地一家“假銀行”一手以高息利誘吸收公眾存款,一手以更高的利息放貸賺取差價,騙取的“存款”達到2億元之巨。
國家工商總局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這家“假銀行”的全稱為“南京盟信農村經濟信息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2日。在被核準后的1年多時間里,這家原本只被允許“提供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經濟信息咨詢”、注冊類型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咨詢機構,卻通過模仿銀行向居民吸收“存款”,讓近200位“儲戶”受騙上當。
記者調查發現,這家“假銀行”地處南京浦口區的中心區域。工商資料顯示,2013年4月23日,浦口區工商局對其予以核準。其唯一的一處營業部,位于當地一中高檔住宅小區的周邊商鋪中,面積約100平方米,距區政府不到1公里,距離所屬工商所僅一個街區。
目前,該營業部已被公安經偵部門查封。中國人民銀行一位分支行知情人士表示,經調查,一些模仿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機構,涉嫌蓄意欺騙金融消費者,令普通儲戶難辨真偽。
例如,在“假銀行”裝修精致的營業大廳內,取號機、咨詢臺一應俱全,還仿照商業銀行,設有5個內外隔離的辦理柜臺,掛有“創一流品質,建百年盟信”等標語。此外,由于地處近年開發建設力度較大的城區,其周邊還有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江蘇紫金農商銀行等眾多正規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網點,“假銀行”從外觀看幾乎“以假亂真”。
“假銀行”采取高利息、高收益的“貼息存款”來吸引儲戶。據了解,其通過遠高于其他銀行規定的合法利息,引誘居民將錢存入后,再靠對外放貸賺取利潤,實質是“先從事非法集資、再把錢投向民間借貸”。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一位負責人指出,“這種 假銀行 顯然就是惡意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欺騙行為。”
記者查詢工商登記資料還發現,開設“假銀行”可謂低成本、低門檻:其總出資額只有500萬元,登記法人只有一名叫“曾勇”的自然人。“經調查,該機構未按規定獲得央行核發的金融許可證,只在工商注冊,根本不能算是金融機構。”上述監管部門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