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孟先生向新民晚報反映,6年前他被確診為腸癌肝轉移,今年11月中下旬還剛做過手術。前些天,當他叫車前往醫院檢查時,竟然遭遇到的是一輛“瘋狂網約車”,在“一路狂飆”中甚至險些危及他的生命。
驚魂之旅 驚心動魄
孟先生告訴記者,11月20日左右,他的腹部位置動了個微創手術。依照時間安排,11月28日需要做術后例行檢查。當天上午9時39分,孟先生通過享道出行App預約了一輛網約車,從普陀區白玉路附近上車,前往瑞金醫院。
車子差不多是9點40分左右到的,剛一上車,司機就很不專心,一直跟別人打微信電話。車子開得很莽撞,剛起步的時候,就有連續三個急剎。
行程明細孟先生回憶,一開始,他也沒太在意,但難以想到的是,“驚魂之旅”才剛剛開啟。
從曹楊路開始,他就打開手機點開微信,一路上不停地和別人通話。
孟先生講,由于司機只顧著聊天,注意力完全不在開車上,車子不僅行駛得“七扭八歪”,還幾次差點“誤入歧途”。
往往是到了路口,在我反復提醒下,他才回過神來要變道了。然后,就是一陣急剎一個急轉,把我晃得都快要吐了。
當網約車行駛到武寧南路靠近靜安寺附近后,由于地理位置已處于鬧市中心,車流開始加劇,路況也愈發復雜。但司機依舊“深度沉浸”在微信通話中,車子在“左沖右突”中,連續緊急剎車、猛然變道加塞,人為造成了車身的劇烈顛簸。
傷口崩開 還遭反懟
此時,孟先生離家出發大約過了15分鐘,網約車行駛了4公里左右。突然,他察覺到腹部傳來一陣劇痛。我撩起衣服一看,汗衫、棉毛衫和衛衣都濕了,手術傷口已經崩開,組織液也滲了出來,把我都嚇懵了……
孟先生手術傷口崩開,經醫生處理后才化險為夷
直到此時,孟先生實在是有點“忍無可忍”,與司機理論了起來。
沒想到,面對質疑,網約車司機卻依舊“振振有詞”:市中心道路難開,馬路也堵,導航沒及時提示我。到了路口,如果不變道,就變不進去了,所以只能急剎車……司機張口閉口是一大堆的理由,卻只字不提自己分心打電話的事。
更讓孟先生無法接受的是,當他指著自己的肚子,說傷口已經崩開時,司機竟然輕描淡寫地反懟了一句:上車的時候,你怎么不提前說?
情急之下,孟先生示意司機在永嘉路附近停車,他下車后用力緊捂裂開的傷口,一路小跑來到醫院。
經過醫生及時處理后,才化險為夷。
據孟先生所述,醫生當場指出,如果任由傷口敞開、暴露,不僅會有感染的風險,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沒有道歉沒有回應事發后,孟先生立即向享道平臺發起投訴,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車輛在行駛和等紅燈期間能否瀏覽使用電子設備; 第二,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是否應該保持安全車距;第三,該網約車司機的“雙證”(即《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是否合規。
而面對孟先生的訴求,平臺卻一直處于靜默中,始終沒有給出回復。
網約車訂單記者撥通了享道客服熱線。一名工作人員在接聽后反饋稱,已經記錄下事情經過,并留下了記者的聯系方式,會將相關情況提交給公司專員處理,預計48小時后給到回復。
但截至發稿,記者尚未得到任何形式的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新民幫儂忙”介入調查后,平臺將33.4元的打車費在線上原路“悄悄”退還給了孟先生。
但對于消費者的“痛苦經歷”和連聲發問,卻依舊“高高掛起”。直到現在,平臺沒有一聲回應、沒有一句道歉。這樣置之不理的態度,實在是讓人心寒。
孟先生直言,“享道出行”不應成為“只叫車不管事”的“甩手掌柜”,必須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加強平臺內網約車的規范管理,不要讓消費者一次次“很受傷”。
“享道出行”到底能不能“做好該做的事”?孟先生到底能不能為自己討還個說法?記者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