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距離春節(jié)只有7天了。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吧!
小年到底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后,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古詩里的小年
《縱筆三首》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獻壽》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關(guān)于小年的傳說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街上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認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沒壞到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人們?yōu)榱似砀G箜槪3T谠钔跸駜蛇呝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的對聯(lián)。
小年習俗
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想想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是有年味兒啊!
祭灶
這算是一個民間傳說了,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于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甜瓜啦,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貼窗花
過了臘月二十三,挨家挨戶就開始裝飾自己的家里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在城市,多數(shù)人都是去買窗花了,少了一絲喜悅也少了一種剪窗花的那種年味。
掃塵土
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要過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掃除一下下嘍!據(jù)《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qū)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
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nèi)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里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一個傳說是,“小年”是上古神獸“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們?yōu)榱?ldquo;小年”和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國人過小年吃灶糖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