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5月3日消息,“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中國天文年歷》顯示,5月5日21時25分將迎來“立夏”節氣。逢此時節,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云卷云舒。保健專家提示說,立夏后天氣漸熱,養生應重視靜養,最需護心。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年陽歷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開始。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迎來夏天。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歷四月,故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蛄在田間鳴叫,接著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此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仲春和暮春時節。“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一片怡人好景致。
立夏后,正是“從春到夏”的季節轉換時節,人們要順應這一轉變,及時調整好自己的起居生活。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建議,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夜臥早起,避免疲勞;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和呵護,睡好午覺,以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切忌大喜大悲;多食果蔬類、谷薯類這些清淡、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