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義
請西區第二排的第一位男記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
近年來國企尤其是央企兼并重組速度明顯加快,我想問企業重組之后的效果如何?是否會產生新的壟斷呢?我們注意到全國政協委員當中有不少這方面的“權威人士”,請問發言人,您是否了解這些“權威人士”對此的看法?
王國慶
謝謝。剛才你提到的那些疑問,其實是已經議論多年的老話題。十八大以來,央企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斷地加快,重組整合也在穩步地向前推進。所以我們注意到國有資產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重組整合,可以說央企的戰略定位更加準確、功能作用得到了更好發揮、國有資本配置的效率有效提高、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關于重組整合的具體效益是不是“1+1>2”,我想舉個例子。據統計,重組后的國機集團2013年到2017年的營業收入比重組前的五年增長了59%,利潤同比增長了42%。我想這是可以說明問題的。至于可能形成新的壟斷問題,我們必須強調,央企重組整合按照法律法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市場為導向穩步向前推進。“重組造成新的壟斷”這個判斷可以說不準確。有的專家也認為,盡管有的央企通過強強聯合是做強做優做大了,但是它在國內市場上仍然還是有競爭對手的。譬如寶鋼和武鋼重組后,在國內市場上沒有對手了嗎?還有,如果我們放到全球化視野和以長遠眼光去看,我們央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那是太多了。所以要做強做優做大,這個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央企在全球價值鏈上還要繼續攀升。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通過重組整合做強做優做大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當然大家都很關心,國企改革是我們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當中的重要課題,里面還有許多大文章要做。剛才那位記者朋友說我們全國政協委員當中有不少這方面的“權威人士”。確實是,所以我建議在座各位記者朋友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會議期間約這些委員做比較深入的采訪,我畢竟不是專家我談的比較膚淺,我去了解,了解的也不夠。還有一次記者會,在記者會上可以把這些問題拋給他們,讓他們給你們作權威的解答。謝謝。
張敬安
繼續提問,請戴黃圍巾的那位女記者。
香港文匯報、大公報記者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談到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時強調要“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請問,政協委員們對港澳地區利用國家實施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何建議?
王國慶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通過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為港澳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這是一個重大決策。香港要充分利用這一重大機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它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它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把香港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澳門也要借此建設好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把澳門打造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據了解,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后將正式公布。全國政協委員尤其是來自粵港澳地區的委員,一定會高度關注,并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獻計出力。謝謝。
劉佳義
請繼續提問,請中區第二排第四位記者。
新華社記者
最近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美國當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錯誤的,因為這并沒有使中國經濟更加開放。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王國慶
中國有句老話“大要有大的樣子”。去年發布會上我曾經提到過一句話,“信,國之寶也!”大國更應該言之有信,不能出爾反爾。剛才記者說了,他們后悔了,出爾反爾不好。中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認真履行關稅減讓和市場開放承諾,反對保護主義,加強產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事實勝于雄辯,中國始終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堅定支持開放型世界經濟,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與此同時,讓許多世貿組織成員感到擔憂的恰是美國采取的單邊主義做法,發出的單邊主義聲音。我們這里要強調的是,作為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中美雙方都應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的權威性,共同完善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公平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中國將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我們堅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將對全球發展做出更重要的貢獻。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近期有外媒報道,中國官方宣布進行“掃黑除惡”,引發“運動式掃黑”和掃黑演變成地方政府政績比賽的擔憂。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
王國慶
黑惡勢力是危害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毒瘤,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頑疾。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當前涉黑、涉惡問題的新動向 ,作出的順民心、合民意的重大決策部署。它事關社會大局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也事關人心向背和基層政權的鞏固,事關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黨中央、國務院今年1月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以來,掃黑除惡行動在各地已經初步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績。剛才記者提問當中說到有些擔憂,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
按照《通知》精神來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在法律框架內進行的,中央很明確,要求必須嚴格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要辦成鐵案,要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因此,開展專項斗爭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組織實施。中央的決心和要求、法律和政策的界限都是十分明確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聲勢浩大、人心所向的掃黑除惡斗爭既會贏得民心的勝利,也會贏得法治的勝利。謝謝。
劉佳義
請繼續提問。請西區第三排第一位女記者。
南方都市報記者
在去年發布會上,“監督”一詞成為您頻頻提及的關鍵詞。請問,在民主監督方面,全國政協在過去一年里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謝謝。
王國慶
要謝謝你關心,連我去年發布會提到的詞你都記住了。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改革舉措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協商式監督是全國政協職能發揮的重要體現形式。去年全國政協組織委員開展了“營改增”的執行情況、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中的問題、精準扶貧脫貧等主題的20項監督性調研活動。通過這些調研發現問題,圍繞履責不力提出批評,針對存在的不足督促改進。譬如我前面提到的去年“關于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前,100多名委員去實地調研。他們通過解剖“麻雀”,發現問題。在多層次協商討論、多角度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建議,而后再繼續跟蹤,推動落實。
去年全國政協在這方面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做到了監督有計劃、有題目、有載體、有成效,把監督有機地寓于會議、視察、提案、專題調研、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之中,強化了政協民主監督的職能,發揮了協商式監督的特色優勢。謝謝。
張敬安
繼續提問,中區第四排第二位女記者。
澎湃新聞記者
今年是新醫改推進的第十年,歷經十年探索,已經步入“深水區”的中國醫改依然面臨很多深層次難題有待破解。請問,全國政協委員對下一步深化醫改、化解難題,有何建言良策?謝謝。
王國慶
醫改事關千家萬戶,是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這兩年我們的發布會也是持續關注。在過去五年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始終是全國政協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新醫改推進十年,可以說進展顯著。第一,織起了一張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參保人數超過13.5億;第二,取消了實行60年的藥品加成政策,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下降到30%以下;第三,醫聯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分級診療制度已經逐步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也在逐步下沉;第四,藥品供應保障機制不斷健全。實踐證明,深化醫改給百姓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
當然這是個世界性難題,我們以前就說過。所以我們也必須承認,步入“深水區”的醫改依然有很多問題和難題需要去破解。譬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在某些時段還沒有根本解決。很多社區醫院還沒有真正成為“我們身邊的醫院”,過度用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騙取國家醫保資金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生活質量、健康安全的期許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還希望少生病、不得病,這必然帶來更高層次、更廣覆蓋范圍的全民健康需求。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也是新時代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全國政協將始終想廣大百姓所想,堅持問題導向,繼續組織委員深入調研監督,為深化改革破解難題,諫諍言、謀良策、出實招。謝謝。
劉佳義
由于時間關系,最后一個問題,請中區第二排穿紅衣服的這位女士。
北京電視臺記者
提問之前一直特別緊張,鍥而不舍的舉手終于換來了提問機會,特別感謝主持人能夠把最后一個留給我,謝謝您。發言人您好,我是北京電視臺記者,所以我特別關注北京以及周邊地區的發展情況。相信每個生活在北京的人都有切身感受,去年入冬以來,北京以及周邊一些地區的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同時人們也會有這樣的擔憂,這樣的藍天白云會不會難以持久。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之所以會有這樣空氣質量的好轉我們是付出了代價的。現在協調大氣污染治理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了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所以我想問一問,政協委員對此有什么看法?
王國慶
謝謝。我看我們治霾也得要有你這樣鍥而不舍舉手的勁頭。“霧霾”相關的問題,幾乎成了這幾年兩會新聞發布會的必答題,但要答好這道題確實不太容易。
2017年是國務院制定“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在我們努力之下各項考核指標如期完成,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空氣環境質量創近年來的最好水平。我們在北京特別是去年,明顯感覺到藍天白云的日子多了,在朋友圈里曬藍天白云的明顯減少。但是對藍天白云能否常態化這個問題,我們仍不能過于樂觀。因為眼下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是在中央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和部署的前提下,是在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和氣象條件有利的基礎上實現的。正如人們所說:“人努力、天幫忙。”
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生態環境出問題的根子在于增長方式的粗放、生產方式的落后、生活方式的不環保。而這些根本性的問題,現在還沒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大氣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保障民生并不矛盾。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高排放、高污染的經濟增長不僅影響長遠發展,而且影響百姓的生活和健康。這不是我們所要的增長。[ 2018-03-02 18:51 ]
所以,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當下,更應該抓住時機堅決地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式和生產方式;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全民共治,要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實現以效率、和諧、可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大氣污染防治是個復雜持久的系統工程,我們想只要全社會思想上高度重視和行動上的鍥而不舍、馳而不息、一步一個腳印地持續推進,我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還是滿滿的。
全國政協近年來始終高度關注生態環境治理問題,今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的兩個議題之一就是,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委員們將在大量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的污染防治工作建言獻策。謝謝。
劉佳義
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