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簽約、成神
——網絡文學作家漫漫成長路
2016年公布的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顯示,唐家三少以1.22億元的版稅高居榜首,第二位天蠶土豆的版稅為6000萬元,第20位的雨魔也有1000萬元的版稅。然而調查表明,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絡文學作家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能夠通過網絡寫作獲得經濟收入。
據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馬季調查,通過網絡寫作的在線收費、線下出版和影視、游戲改編等途徑,獲得經濟收入的人數約有10萬人,其中能夠職業或半職業寫作的人數在3萬到4萬人。
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徐翔曾于2007年在起點中文網申請作者賬號。按照網站要求,作者需要提交3個章節5000字左右的正文才能提出申請,而那個時候的徐翔尚無法迅速地寫出稿件,常常因為字數不足而被退稿。
幾經努力,2008年,徐翔以“蜀山冷劍”的筆名創作了一部作品。由于準備充分,這次的申請很順利,前期的更新也較為及時。但作品的閱讀數據顯得非常慘淡,而且后期的章節更新也跟不上節奏。最終,這部作品停留在了5萬字左右就沒有繼續更新。
“這次創作經歷使我意識到,倘若作品不能引起網站編輯的重視,那么作品將必然徘徊在網絡文學界之外。”徐翔認為,隨著寫手群體的不斷擴大,網絡文學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著名寫手的新書一出,閱讀、點擊立即飛速提升,而一般的寫手努力幾年卻依舊徘徊在簽約和未簽約之間,幾乎連上架的機會都沒有。
從表面上看,發表網絡文學作品是“零門檻”的,但想要從成千上萬的作家和作品中脫穎而出,需要經歷層層關卡。首先就是“簽約”關。起點中文網從2003年起開始實行原創文學作品網絡版權簽約制度,當編輯從工作后臺無數有待審核的新書中將一部作品選出,聯系作者完成簽約合同,這位作者才能從“非簽約作者”進入“簽約作者”的行列。簽約后,編輯會安排針對作品的推薦和宣傳活動,如果讀者的反饋較好,作品就會“上架”,開始收費訂閱。如果順利,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作品需要更新25萬字到30萬字。
即使成為“上架作者”,要獲得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說來,VIP訂閱所得的收入,由網站與作者平分。如果一個作者每日更新5000字,當他得到1000份VIP訂閱,扣除網站50%的分成,作者當月的收入為1500元,加上其他獎勵措施,年薪約為25000元。而只有這樣的收入水平,才能勉強支撐他成為職業或半職業的網絡作家。
“‘簽約作者’本就已經是網絡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簽約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15%~20%。由此可見,網絡作家將寫作轉換成稿酬收入,進而轉向職業或半職業寫作的難度之大。”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肖映萱說,能夠全職寫作的網絡作家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更多的是業余作者,他們從事的職業非常廣泛,有公務員、教師、軍人、工人、農民等,“所以不能全職寫作,一方面是由于網絡寫作的收入不穩定,且差距極大;另一方面,許多職業允許職員保留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的固定業余時間,為他們的業余寫作提供了條件。”
據統計,在這3萬到4萬職業或半職業寫作的網絡作家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一線作家大約有3000到5000人;而在人數上占據著網絡作家主流的,是年收入在1.5萬元到3萬元之間的人群。
另一項統計表明,70%以上的網絡作家是理工科出身,而非傳統的文科。有研究者認為,理工科出身的網絡文學作家不會受到“經典文學”概念的束縛,顧慮較少,更容易嘗試和創新。
“在動輒幾百萬字的網絡長篇小說創作過程中,大多是高速而持續的寫作,工作強度非常大。”肖映萱說,在寫作之外,合理地安排作息、鍛煉以及其他娛樂活動,及時調整身心狀態,也是網絡作家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本報記者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