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4月16日電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海水的放射性物質含量16日激增。這一現象表明,在“311”特大地震和海嘯中受損的反應堆仍在繼續向外泄露放射性污染物。此前,日本剛剛發生5.9級地震,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冷卻襲擊全部失靈而陷入“過熱”危機后,救援人員不斷使用海水來為其降溫。大量含有放射性污染物的海水隨之流入太平洋。本月5日,負責電站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堵漏”工作取得成功,附近海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明顯下降。
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海水中的碘-131含量超過正常標準6500倍。數天前,這個數字不過是正常標準的1100倍。電站附近的銫-134和銫-137含量也超過標準4倍以上。最近,日本還在電站附近安裝了防泄漏鋼板,但依然未能阻止更多放射性物質擴散。
眾多專家依然表示,在大海的有效稀釋下,這些排放到太平洋中的廢水不會對人體健康或者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威脅”。此前,《朝日新聞》報道稱,日本政府可能會讓對本次核事故負“領導責任”的東京電力公司強制破產或者在“政府監管下進行清算”。(高軼軍)
核站設施有可能出現新裂縫
日本表示,海水輻射量連日上升,有可能核站設施出現新裂縫。
日本東電公司稱,核電站并未將高輻射水直接排入大海,初步分析是輻射物質在海底擴散導致海水輻射量劇增。但是,東京電力公司沒有說明,海底中為什么會有如此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
有消息稱,由于難以永久使用注水的方式替反應堆降溫,東電公司正計劃在核電站外另建冷卻系統,以海水循環為反應堆持續降溫。
原子能學會專家警告稱,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核燃料棒部分熔化變成粒狀,堆積在壓力容器底部,而燃料堆積太多會導致溫度不斷上升,損壞容器,造成大規模核泄漏。
東京電力或將賠到破產
日本《每日新聞》15日報道,政府當天著手討論制定災害賠償框架方案,最終賠償額可能達數萬億日元。東電2009財務年度資產額13.2萬億日元(約合1590億美元),負債10.6萬億日元(1276億美元)。《朝日新聞》所獲估算數據顯示,賠償和事故處理費用合計大約10萬億日元(1204億美元),意味著東電實際已經破產。
日媒稱中國已全面停止進口日本食品
日本共同社4月16日報道稱,據消息人士15日透露,受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的影響,雖然中國僅對日本12個都縣的食品實施了進口限制,但實際上已停止進口日本所有地區的食品和農業及水產品。
(責任編輯:池婷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