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碩果累累無人采摘,成堆柑橘被丟在泥地腐爛變質——石門柑橘近年頻遭豐年之困,橘農頗為無奈:十年前五毛錢一斤的橘子,為什么現在還只賣五毛?同樣是柑橘,為什么美國新奇士橙售價是石門蜜橘的8倍?石門柑橘,真的應該進行產量控制了嗎?
10月25日,常德石門縣舉辦第12屆柑橘節。但天公不作美,雨淅淅瀝瀝,從當天凌晨開始下,持續了整整一天。
一場秋雨一場寒,雨下到石門橘農心里,越發拔涼拔涼的。
因為連著幾場秋雨,柑橘的銷售十分低迷。原本應該差不多賣完的早果,只賣出三分之一。售價也大跳水,只有去年的一半。
由于行情低迷,S303省道石門段沿線隨處可見碩果累累的柑橘樹無人采摘。
本指望豐年增收,如今橘農滿腔希望落了空。“中國柑橘之鄉”石門,應該走向何方?
早果滯銷三分之二,售價只有去年一半
石門被稱為“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柑橘種植面積達44.05萬畝。今年天遂人愿,石門柑橘大豐收,預計全縣總產量達45萬噸。但是,到了收獲季,橘農卻高興不起來。
10月16日,網友“澧水湘狼”發微博稱:“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早熟蜜橘大面積成熟,由于天氣下雨,大量的優質蜜橘滯銷”,呼吁網友擴散消息。
瀟湘晨報記者在石門實地調查發現,原本應該基本賣完的早果,還剩三分之二,大量橘農面臨豐年虧損的局面。
“澧水湘狼”本名馮耀軍,是石門縣秀坪鎮桂花打蠟廠(桔湘果業)負責人。秀坪是當地公認的最好的蜜橘產區。
他說,“去年早果上市,我平均每天要發四五車貨,一車七八萬斤,總共發了100多車;今年每天就一兩車,總共才25車,不到去年的20%。”
不但銷量大大減少,價格也持續走低。10月23日,外地采購商在秀坪開出的價格是優果每斤0.7元,而去年均價是1元。10月25日,價格又跌到0.55元,相比去年大跌近50%。
石門縣皂市柑橘大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柑橘產地交易中心與集散地。10月24日,在這里采購的外地貨車不到10輛。
皂市當地柑橘經紀人劉凡虎說,去年跟他合作的3個外地客戶,今年只來了1個,而且出價極低。“去年最貴1.2元,今年開秤價才0.75元,這幾天下雨,一路往低走。”
銷量和價格都上不去,最吃虧的還是橘農。
石門龍鳳園藝場橘農劉湘慶掰著指頭算賬:“一斤橘子,農藥化肥0.1元,雇人采摘0.1元,從山上挑下來送到采購站要3分錢,經紀人5分……你別看采購商出7毛,那是要優果,1萬斤橘子還要減800斤水分再給錢;挑剩的統果(小次殘果)賣到罐頭廠,不到2毛錢,平均下來每斤5毛錢算不錯了。”
辛苦一年,勉強賣出去,也就賺個1毛多錢,而現在,因為沒人收購,這一毛錢都賺不到了。劉湘慶算著算著,沉默了。
由于行情低迷,S303省道石門段沿線隨處可見碩果累累的柑橘樹無人采摘。
根據往年經驗,石門柑橘早熟品種的銷售期只有一個月,從國慶長假后算起,銷售期只剩不到10天,而橘子卻還剩三分之二。為此,湖南省果品協會發出行情預警,建議果農適時采收,隨行就市,不要因市場價格低迷而惜售,以免錯過銷售時機。
十年前就賣5毛錢,現在還賣5毛
皂市鎮朱家坪橘農龔英家的1萬斤橘子還未采摘,她趁下雨天到桔湘果業打零工。對橘子的價格,她十分不解,“十年前是五毛錢一斤,為什么現在還是五毛錢一斤?啥都漲咯。”
來自吉林長春的采購商郝金明說,他28歲開始到石門收橘子,現在50多歲了,至少在最近10年,橘子的價格確實沒什么大變化。
郝金明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橘子在市場上確實賣不起價。
“1斤橘子,打蠟要1毛3,包裝工價是6分,塑膠框好一點的要2毛5分,便宜的也要1毛8,蠟光紙、內袋要3分,長途運輸費2毛5分……5毛錢收的橘子,運到東北就變1塊2了,但零售價也就賣個1塊2。”
因為不賺錢,今年的采購商很少有回頭客。
“(外地貨車)來一車虧一車,來一個虧一個。”皂市鎮白沙渡村橘農龍聲丕說。他種的3畝多蜜橘還未開摘,已經很苦惱。
為什么橘子在市場上賣不起價?一個直接原因是,消費者普遍反映,今年石門蜜橘的甜度不夠。
橘子“太酸”,除了氣候原因,也與個別橘農過早采摘青橘有關。龔英說:“那么早就上市,酸酸的,把石門橘子的名聲搞壞了。”
然而,口感太酸并非常態,橘子難賣卻幾乎年年發生。一個讓石門人不得不正視的事實:中國的橘子真的太多了。
一名政府官員估算:石門年產柑橘40萬噸以上,分給全國人民,一人要分3到4個。但湖南不止石門產柑橘,而且中國也不只湖南產柑橘。柑橘是中國南方栽培面積最大的水果,栽培面積達2865萬畝,產量2059萬噸,雙雙居世界第一。
以上還是2007年的數字。2007年至今的五年中,僅與石門毗鄰的鄂北栽種的柑橘就超過15萬畝,目前全部進入盛果期,與石門形成直接競爭。
馮耀軍說:“湖北橘子打了蠟都只賣4毛5,好多東北的老客戶都不來了,犯不著舍近求遠還多掏錢嘛。”
石門縣農業局副局長、柑橘辦主任方元久稱,今年中國四大果品中的蘋果、香蕉和梨同時增產,也導致橘子滯銷。
皂市柑橘大市場所在的朱家坪社區支部書記姚首平說,朱家坪只有1880畝耕地,但柑橘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轄區內基本沒有荒山了。“前幾年還有100多畝中稻,今年只剩20畝。種那么多橘子哪里吃得完。”
出口形勢不好,國內就更加難賣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柑橘鮮果及加工出口基地,柑橘一半靠內銷,一半靠出口。
今年,中日、中菲雙邊貿易降溫,石門也遭受沖擊,東南亞對橘瓣罐頭和柑橘鮮果的進口需求大跌。
湖南省節節高食品公司是石門縣柑橘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產品80%銷往歐美、日本及東南亞。該公司行政辦負責人譚立強說,與去年相比,今年出口更低迷,主打產品18L的果汁原漿囊包價格下降約15%。
據他所知,節節高公司是湖南唯一開工的囊包生產企業。“很多大廠去年的產品壓庫較大,影響了今年的加工。”
益陽佳美果汁工業有限公司主要以柑橘統果(殘次小果)為原料,生產橘瓣罐頭銷往國外。由于出口訂單減少,今年該公司推遲了在石門采購柑橘統果的時間。
出口遇阻,產品堆在國內,競爭就更激烈了。
“優果尚且賣不出去,小果、次果就更加無人問津了。”皂市柑橘大市場的代辦商說,去年收統果的客戶有4家,今年只有1家,開秤價是2毛5分,這幾天跌到了1毛5。在石門至皂市的公路邊,不時可見成堆的柑橘被丟棄在泥地里腐爛變質。
此外,品種單一、深加工欠缺也被認為是石門柑橘滯銷的原因。
石門柑橘70%是早熟品種,集中在國慶后一個月內上市,銷售壓力很大。今年因為上半年多雨,早熟品種推遲了上市時間,不僅與本地中熟品種“撞車”,更與廣西、湖北等地的橘子同步上市,導致供過于求。
另據湖南省農科院副巡視員、研究員蔡立湘介紹,美國、南非等國家的柑橘產品鮮銷比例只有30%,70%以上是深加工,而中國柑橘產品的深加工占比只有5%左右,95%的產品是鮮食。“你說那么多橘子,一下子怎么吃得完?”
都是柑橘,新奇士怎么賣那么貴
在長沙,人們吃的橘子里,每10個就有5個來自石門,但石門蜜橘在長沙水果店最高只賣2元一斤,最低不到1元,超市零售價1.5元左右。而漂洋過海的美國新奇士橙,盡管被一些人認為外面光鮮、食之乏味,口感還不如石門蜜橘,但在同一超市的售價卻高達12.8元一斤。
同樣是柑橘,為什么新奇士售價是石門蜜橘8倍還多?中國柑橘產量巨大,怎么就玩不過一個“新奇士”?
被譽為石門“柑橘大王”的方元久,認為新奇士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品牌培育問題”,品種統一賣相好。
方元久說,石門現在也在向新奇士學習,通過合作社的模式提高品質,同創品牌。石門縣龍鳳園藝場橘農之友合作社今年獲得了歐盟市場通行證,上海瑞豐果業負責人李澤森就沖著這個“認證”找上門來,一次采購了60多萬斤。
讓人遺憾的是,石門柑橘產業發展近60年,合作社多達120家,迄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品牌宣傳平臺,而在百度上搜索“新奇士”,第一條信息即是新奇士中文官網。在品牌形象上,中國消費者一看到“新奇士”三個字,就聯想到“陽光加州、像陽光般鮮艷的橙子”。
資料顯示,美國新奇士創立于189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柑橘營銷機構,6000多名果農通過新奇士把柳橙、檸檬、葡萄柚等柑橘類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
蔡立湘認為,統一高效的營銷集團正是新奇士成功的關鍵,這一經驗在南非同樣取得了成功。南非有3500個農場種植柑橘,年產93萬噸,64%用于出口,出口收入占柑橘收入的92%。“相比之下,湖南柑橘的營銷還是太分散了。”
另外,新奇士橙賣得貴,還因為鉆了中國柑橘青黃不接的“空子”。
蔡立湘稱,世界柑橘產量中,橙和橘比例為7∶1,以甜橙為當家品種,而我國柑橘70%以上是以溫州蜜柑為代表的寬皮橘,橙類比重不大,每年3月至9月國內無橙面市的時間里,加州甜橙就在中國唱獨角戲。
“柑橘的限量生產和品種結構調整迫在眉睫。”蔡立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