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11點整,餓了么聯合阿里正式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此后的時間里,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現在應該稱呼他為餓了么董事長,一直把自己和團隊關在一個會議室里,緊鑼密鼓地開著會,來自阿里的相關人員不時地穿插其中。事實上,這種狀態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就開始了,不過他告訴36氪,“這兩天我還出去打了場籃球”。
餓了么總部所在地,上海近鐵城市廣場16層的辦公區里,員工們依舊忙碌,各種新聞推送的手機鈴音從各個角落不斷響起,而剛剛完成的這場收購無疑是其中最大的新聞。
他透露,阿里給餓了么派CEO是張旭豪及創始團隊對阿里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此次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花名:昆陽)將出任餓了么CEO,也是他本人和創始團隊主動邀請的,“對未來的聯手我很期待”。
張旭豪表示,他們曾考慮過再次接受阿里的財務投資,或者上市,“但是這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未來中國的外賣市場將會是一場資源戰”。
他還透露,餓了么不會和新口碑合并,最近和新口碑CEO范馳有過溝通,雙方未來會協同工作。被阿里收購后,餓了么依舊將保持獨立運營,因此,他個人不會為自己取花名。
以下為張旭豪在接受包括36氪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的對話,經36氪整理發布:
問:隨著收購完成,餓了么在阿里體系扮演什么角色?對于十年創業你有什么體會,此刻會不會有遺憾?
張旭豪:餓了么會作為獨立品牌、獨立公司、獨立運營,我們整個的交易跟物流仍然是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獨立)運營。我們會跟阿里,包括口碑、菜鳥進行協作,跟整個阿里巴巴新零售體系也會是協作的關系。阿里巴巴作為一個平臺,可以連接各式各樣的場景,特別是今天我看到餐飲跟零售邊界越來越模糊,所以說阿里在整個新零售上的布局都能夠賦能餓了么,我們的物流也會作為阿里巴巴整個集團的30分鐘的基礎性配送網絡,幫助阿里巴巴無論是在淘寶、天貓、蘇寧、盒馬提供30分鐘的上門服務,這是我們未來主要的布局和方向。
我作為董事長,更多在戰略規劃和戰略決策,60%花在公司運營,其他在戰略上。同時兼任逍遙子新零售特別助理,為餓了么協調內部外部的資源支持戰略決策。
問:如果說十年一總結,您給過去的十年打幾分,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張旭豪:過去十年餓了么創造了外賣最原始的樣子,但是我覺得這十年過得去比較艱辛,因為是從0到1的過程。但是整個本地生活市場才剛剛開始,所以說下一個十年是實現餓了么最初的目標,‘Everything30(30分鐘內配送一切)’最重要的十年,今天我們跟阿里巴巴在一起,我覺得不僅是資本,更重要的就是資源上的補充,能夠幫助我們走最佳的路徑。
問:作為創業者這個時候,您內心有沒有遺憾和沮喪?
張旭豪: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激動,因為我們真正的有充足的資源,明確的路徑實現我們最初的目標Everything30’。
我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感性歸感性,可能我們幾個創始人在這里,從0做到1,然后從大學生宿舍做到今天,一家百億美元的公司,我們對餓了么的情感是很多人都難以想象的。但是商業回歸到商業,如何幫助公司實現最大的價值,實現公司最初所有小伙伴的夢想,如何去滿足,或者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從這樣的角度來說,今天我們做出的選擇對于整個公司、股東,以及跟我們一起打拼的小伙伴們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對于整個餓了么未來發展最好的路徑。
問 :你們接受收購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資金方面的原因嗎?
張旭豪:我們在過去半年一直有這種傳聞(對賭失敗),其實我們過去有收到很多財務投資人的offer,包括境內的投資人希望我們A股上市,我們也收到阿里巴巴全面收購的邀約。綜合來看,我們發現資本已經不是在未來致勝的關鍵要素了,僅僅是一個很基本的點,未來我們要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我們的夢想,更多的還是資源的補充,跟生態的補充。我們縱觀整個互聯網,特別是零售行業的今天,我們看到阿里巴巴確實在新零售領域資源最為豐富、布局最為完整,我們相信這樣的融合和合作、這樣的賦能是我們想要的。這才促成了我們這次的合作。
包括阿里巴巴自身現在的重要的目標也是打造完美的生活圈,三公里的生活圈,我相信這樣的價值觀,我們雙方都是非常的相同和一致的。
問:下一步的整合,哪一個業務會最先進行整合呢?最近餓了么我看也有一些動作。
張旭豪:就像前面說的,餓了么還是獨立公司、獨立運營、獨立品牌,所以不存在跟阿里內部各個資源的整合,更多是業務的協作和合作,整體餓了么2018年的業務規劃和計劃,包括內部新零售和新餐飲的融合組合結構的調整升級,基本上還是按照這個方向走下去,我們不會因為這次收購改變我們原先任何的組織架構。
問:收購完成之后你怎么看這個外賣市場呢?
張旭豪:外賣不是餐飲的外賣,是消費品、新零售整個體系的外送,Everything30’將是下一個十年最最重要的事情,消費者需要全方位、多品類的選擇,需要一站式的消費體驗。同時對于物流來說,如何通過各個時段的物流的場景能夠讓物流人員留在你這個生態內,也是未來即時配送最重要的,就是讓物流人員在你的平臺里面收入更高,效率更高。
問:滴滴昨天上線了外賣業務,你認為滴滴的加入會對你們產生什么影響?
張旭豪:我認為現在我們跟阿里融合以后,餓了么將會擁有更廣闊的未來。因為我們的資源、資金都是無比豐富。
問:想了解一下這次交易是哪一方先提出來的,中間經歷過哪些困難?
張旭豪:因為阿里巴巴本身就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投資者,過去兩年我們一直會討論未來整個戰略的發展,我們這次有這樣一個(收購)方案,更多的是基于未來整個業務如何為消費者提升更多價值,更多效率的考慮。
我們當時考慮是財務的投資,或者上市,但是這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未來是資源戰,我們相信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才能實現是雙方基于業務雙方探討出來的解決。
問:接著餓了么管理層會保持穩定嗎?會哪些調整?
張旭豪:阿里派 CEO也是我們創始團隊要求作為交易必須要完成的事項,我們當年的小伙伴們仍然是公司重要的決策者和高層,我們就是狼性的文化,但是我們有些方面缺乏經驗和體系。我為下一個十年做好準備,就是希望阿里巴巴要有一個比較強的、經驗豐富的CEO能夠加入進來,幫助餓了么在整個運營體系的搭建,以及組織能力的提升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說在未來,錢不是問題,一定要派好的CEO過來提升我們的短板,資源方面阿里巴巴又有最好的布局,人、錢、物聚集在一起,這是為餓了么下一步騰飛做基礎,這也是董事長要做基礎的。
問:和逍遙子交流的過程里,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打動你的話,因為他也希望你長期留在阿里巴巴。
張旭豪: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就是過去餓了么我們每個人也很努力,但是為什么一直跟競爭對手拉不開明顯的差距。我覺得關鍵一點是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上,以前是大家都在搶二樓,融入新零售生態后,在阿里巴巴世界級的體系里面,有阿里全平臺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我們直接跑到了六樓,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逍遙子說的。
問:在獨角獸進入阿里巴巴之后,創業人一般都離開這個創業公司,你會不會離開餓了么?
張旭豪: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餓了么本質上就是一個交易和物流的網絡。我相信其實是在很多價值觀上、理念方面,我們跟阿里巴巴、淘寶、天貓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大家所在的品類不一樣,所以文化融合沒有任何問題,反而阿里巴巴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學習這一家偉大公司的機制,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我們的經歷比較單一,我們大學出來就直接創業了,我們有時候內心深處也想知道比較牛的公司怎么弄的,我們過去更多的是自己的本能、直覺、商業的東西去弄,我們也想了解了解其他的公司。
問:在阿里接觸過程中,餓了么獨立運營是不是基于雙方的戰略?
張旭豪:我們還是基于雙方共同的認知,坦白來說,阿里巴巴自己也運營淘寶和天貓,他也知道一個平臺要真正的發揮價值,一定是要上半身和下半身在一體的運營,物流交易分不開的。阿里巴巴比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我們雙方共同認知的,這么大的交易,希望這件事能夠越來越大,越來越好。
問:因為阿里本身有口碑,你怎么看待完成收購之后,餓了么合并與口碑的關系?第二,作為一個大學生創業的公司,您認為餓了么有哪些基因,或者你給餓了么帶來哪些品質?
張旭豪:口碑的理念是在線下賦能餐廳,更多的還是關注于到店以及餐飲后臺的供應鏈的服務和數字化的建設,而餓了么更多的是外賣的場景、交易、外送、上門,其實消費層級完全不同的。但是對于同一家餐廳來說,我們是兩項服務,未來是協作的關系給餐廳提供服務,然后同時能夠對其他平臺來說,能夠提供更多樣的餐廳的服務。
第二,我覺得大學生創業一定會走一些彎路和坎坷,所以我覺得激情、極致、創新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特質,永不言敗也是重要的品質,不然我們堅持不了十年。
問:之前有媒體報道說餓了么和口碑有合并,不知道有這種可能嗎?口碑進入阿里體系聚焦餐飲板塊,餓了么在新零售體系里面是否有整體構架的挑戰?
張旭豪:交易平臺要高效的運作,交易跟履約要高度一致協同的,不能按職能和功能劃分。現在我們一體的交易和物流都有改善的空間,按功能分就完全散掉了,這是最重要的。其實跟口碑不是整合,更多的是協作,是外送30分鐘的現場打通和深挖,也是餓了么的外賣服務和口碑是餐廳到店服務和背后供應鏈基礎建設的協同。
問:你進入阿里體系之后,如果給自己起一個花名的話,有想過嗎?
張旭豪:沒有想過。我們是獨立公司,獨立體系。
問:不久前你們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組織架構調整,開始了班委制度,這是阿里內部經常用的制度。
張旭豪:班委制度在很多大型企業都有,只是叫法不一樣,阿里的班委名字更貼切,更符合我們餓了么的文化,我們也是以同學相稱的,但是班委不是阿里獨有的,大型企業都有。
問:之前被我們收購的百度外賣的人員安置什么計劃?
張旭豪:還是之前的策略,這跟我們之前沒有什么變化,不要把這次收購看成未來運營很多方式發生變化,其實過去怎么制定的策略方針,我們就執行做下去,只是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賦能。
問:感覺BAT把更多的資源從線上到線下,更多的紅利其實是來自于線下的。
張旭豪:我認為線上還有很多的空間,我覺得外賣餐飲也是一個線上流量高速發展的平臺,我們2017年比2016年整個交易規模增加了170%,也是高速增長的行業,紅利還是看每一個行業。對于線下的布局,更多的是給消費者創造全新的價值,今天來說中國人的生活是最便捷的,下一單什么都能送下來,在海外提供不了這樣的服務。我們本地生活領域中國的市場已經是全球領先了。我們怎么把這個領先做得更好,所以要融合更多的線下進來,提供全球獨一無二的全新的服務。
問:您開始就堅持餓了么要獨立發展,要上市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上市是什么態度?
張旭豪:餓了么現在是近100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很多上市公司可能100億美金都沒有到。上市不是評價我們公司的重要一點,也不是我們目前最關注的一個目標。我們現在更多的關注就是,我相信100億美金的公司擁有那么多優秀的投資人,已經是所有人對我們的認可了,我們關心的是如何給用戶,給社會創造價值,這是重要的。這次合并我們看重的不是未來有充足的資金而是看重背后強大的資源網絡和協同,盒馬也好,大潤發也好,天貓同城配送也好,這些是我們看重的。
問:你進入阿里體系之后,如果給自己起一個花名的話,有想過嗎?
張旭豪:沒有想過。我們是獨立公司,獨立體系。
問:不會把阿里的花名(模式)引進進來嗎?
張旭豪:我們到時候再看吧。
問:這十年有沒有什么遺憾?
張旭豪:沒有什么遺憾。就像前面說的,我們做企業,做商業,我們不能在很重要的時候去談一些兒女情長。情感一定會有,但是我相信我們也花了時間去消化,更多的還是通過商業的本質做東西,今天那么多小伙伴,最早跟我創業,我們不是為了能賺多少錢(而創業),更多的是要實現夢想,要做Everything30’的事,這是最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未來的所有事,只要這個決策有利于我們實現夢想的話,我們反而應該更加主動的去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任何遺憾而言,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相信未來我們的機緣,我們手上有的牌比別人更多,所以我說在本地生活領域,這次的合并就奠定了未來十年后的格局。
本文來自36氪,作者楊林、萬德乾,原標題《張旭豪首談餓了么被收購:阿里派駐CEO是餓了么要求,有了阿里我們能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