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是財政?
中國央行采取多目標制,這當中,價格穩定是各國央行都有的目標,經濟增長和就業重疊性較大,也是某些其他央行的目標。中國央行的功能中,比較特殊的是改革開放、發展金融市場和國際收支平衡。
在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央行要有這些功能后,周小川還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央行而不是財政?
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銀行部門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等指標嚴重惡化,國際業界普遍評論中國的大型銀行已經陷入了“技術性破產”。由于中國的銀行體系龐大且層級多,也難有外國銀行有能力和意愿全面介入,因此中國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來救助銀行并進行改造。
周小川回憶說,當時財政沒有足夠的資源,1990年代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低點僅約為10%,還有大量的計劃經濟歷史包袱,所以央行不得不設法救助金融機構和維護金融穩定。
在這一過程中,人民銀行剝離了政策性不良資產,對問題銀行進行了注資,推動各大型銀行上市,同時注重監管體制、法規建設、會計審計標準、貸款分類、財務報告等方面的微觀制度建設。
由于中國在轉軌過程中借鑒了東亞外向型國家的發展道路,這就提高了中國對國際貿易和外資的依賴度,導致國際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央行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和價格穩定目標。因此,中國央行必須要關注國際收支平衡問題,相應也需要承擔管理匯率、外匯、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收支統計等職能。
周小川指出:“財政在轉軌早期、中期面對大量顯性和隱性虧損,處于極度困難的階段,可以理解會對金融改革、匯率、國際收支取避讓策略。”
多目標客觀上影響央行獨立性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一般認為,央行和貨幣政策應該獨立。也可以把央行和貨幣政策適當分開,強調貨幣政策應獨立。
周小川強調,一個實行單目標制的央行是相對容易實現獨立的。但如果一個央行是多目標的,可能就更難以超脫政治現實的影響。這一方面是因為多目標就需要與其他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較多地協調、共事,另一方面,央行承擔的宏觀審慎和金融監管等職能,在權責上本身就比較敏感。
“中國央行追求多個目標確實可能會影響其獨立性,這個矛盾真實存在。”周小川坦言。
中國央行要組織改革,要解決過去金融體系稅率和稅制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處理歷史遺留包袱,把大型金融機構改造為健康的、現代化的企業,這都需要和政府各部門去協調并共同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央行要想有所作為,跟政府保持比較緊密的關系是有助于改革的。
反過來說,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如果改革不到位,貨幣政策就難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也難以傳導;如果央行過多強調低通脹目標,不在價格改革時容忍一定通脹,那么反而可能阻礙整體的改革轉軌。
轉型一旦如周小川所言“大致告成”,結果會怎樣?周小川指出,如果今后央行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目前的這種狀況也可能發生變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