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家用電器和智能手機這類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時,59.9%和50.7%的消費者愿意購買國貨。但51%的消費者認為這類國產商品最需改進品質。”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聽消費者說”問卷調查結果。
“根據我們的調查,近六成消費者對國內消費環境是滿意的,愿意花錢購買國產家電、手機等產品。”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栗元廣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不過,部分消費者對于國產產品質量信心不足,把大量消費需求留在了國外。這表明,國內部分產品的供給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亟須進行供給側改革。”
栗元廣的體會也道出了中國制造業的痛點——有消費需求,卻滿足不了。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人海外消費1045億美元,大到電器,小到指甲刀、牙膏,無一不出現在國人海淘的籃子中。
“一定要把質量標準提上去,才能讓消費者對中國制造有信心。” 中國貿促會研究員趙平說。調查表明,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最關注的就是質量及功能,占比57.4%。消費者認為各類產品在“質量可靠性”方面亟待加強,53.6%的消費者對提升家用電器質量寄予厚望。
為此,中消協建議,要從供給端進行變革,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結構優化和服務管理,打造“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雙重優勢,努力滿足消費者需要。(記者 林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