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 15日上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發布會上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內涵及發展研究中心相關研究成果。隆國強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帶一路”是超大型的區域合作倡議。以前區域合作的范圍與規模都相當有限,一些覆蓋國家、人口多,占全球經濟、全球貿易比重大的大型區域合作倡議都是近幾年才開始涌現的,比如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比起這些大型的區域合作倡議,“一帶一路”的規模更大,屬于超大型,覆蓋60多個國家,43億人,所占GDP也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
“開放性”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特征之一。開放的關鍵是非歧視。一般制度性合作就是區域間達成貿易自由化的協定,一些新的貿易機會因為貿易投資自由化而被創造出來,這屬于貿易創造效應。但是,新創造的貿易投資機會非成員是不能享受的,而因為區內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推進會把原來和區外的活動轉移進來,這則被稱為貿易轉移效應。在“一帶一路”中大家在區內形成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成果,區外的成員是同樣可以分享的。
“一帶一路”合作是一種南南合作。“一帶一路”覆蓋60多個國家,盡管其中個別國家是發達經濟體,比如新加坡,但是從整體上看還是以發展中國家成員為主。通俗來講,南南合作就是“窮幫窮”,大家需一起努力,下一步在推進“一帶一路”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南南合作這一基本現實。
“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非常豐富,目標非常宏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些既是經濟合作交流的結果,同時又是經濟合作交流的條件。比如民心相通,各國之間相互認同,在友誼增加的同時就會推動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五個方面其實是五位一體、相互促進、互為條件的。
“一帶一路”具有廣泛的戰略意義
隆國強認為,通過“一帶一路”的合作可以有效促進沿線區域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廣泛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倡導發展導向的理念,符合發展中國家的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通過發展貿易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將為全球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其覆蓋區域內的經濟繁榮可以帶動區域外經濟體的發展,為世界提供性價比更好的商品和服務,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總體上看,“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對沿線國家和全球經濟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也符合中國自身的戰略利益。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化我國和沿線國家經濟貿易合作,使得中國和沿線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形成三個共同體即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二是有利于保障我國自然資源與能源安全。中國作為能源、資源最大進口國和消費國,我們需要多種手段保障資源、能源安全。
三是有利于中國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擴大我國的優勢產能出口,特別是設備出口,帶動我國出口結構的升級。
四是有利于我國順利推進產業跨境轉移,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正在發生轉移,這是正常現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很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都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入駐。“一帶一路”有利于產業有序轉移,降低對外投資風險。
然而,在看到這些重大意義的同時,也要看到本地區存在的風險,比如政治風險、政策風險、國家風險、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文化風險等。要想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順利推進,一定不能“一廂情愿”,推進時既要考慮每一個國家的共性,也要考慮其特性。
“一帶一路”合作智庫要發揮積極作用
“所以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我們一直倡議共商共建,而在此過程中,智庫可以發揮獨特作用。”隆國強談道,智庫本身有兩項基本職能,即啟迪民智、決策咨詢。智庫的優勢就是較其他社會組織更加了解本國發展的戰略、情況、政策來源走勢,在“一帶一路”共商、共建的過程中,智庫可以通過互相交流,發揮獨特作用。
具體來看,第一,智庫之間交流合作可以分享發展理念、經驗,做到互學互鑒。第二,有利于各國之間政策溝通,實現政策協調。第三,可以培養人才,有利于能力建設。第四,通過智庫之間多樣合作交流、聯合研究,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一帶一路”合作解決方案,給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意見。第五,可以釋疑解惑,營造良好的氛圍。(王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