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8日訊 為減輕寧海古橋的壓力,2012年9月18日,寧海新橋動工建設,2015年7月1日,寧海新橋主橋順利實現合龍,標志著這座大橋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全面轉入橋面及附屬工程施工階段。
記者昨日從莆田市荔城區交通運輸局獲悉,寧海新橋荔城段臨時引橋方案已設計完成,10月將進行招投標工作,計劃11月動工建設,2016年6月建成通車。
引橋將于明年六月建成通車
為盡快通車建臨時引橋
寧海新橋的一側位于涵江白塘鎮鎮前村,跨越木蘭溪,連接鎮前村和荔城區黃石鎮橋兜村,北接涵黃公路,南接在建的涵港大道,屬莆田市綜合交通規劃中的“三縱四橫”快速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全長1.2公里,其中主橋長1164米,橋面寬為41米,為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里,采用一級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標準設計,項目總投資3.08億元。
目前,寧海新橋涵江段涵黃公路正在進行“白改黑”工程,荔城段臨時引橋已經完成設計工作,10月份將開始招投標,爭取11月份開工建設,工期7個月,2016年6月建成通車。
記者了解到,寧海新橋主橋已合龍,還需進行項目安檢工作。荔城區交通局工程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因寧海新橋荔城段主、引橋銜接處距離地面5.85米,為盡快實現該橋通車,部門打算在主橋與引橋連接處臨時新建鋼筋混凝土引橋,并與舊的涵黃公路相連接,建成后,可減輕寧海古橋的交通壓力。據悉,臨時鋼筋混凝土引橋全長255米、寬9米,投資約700萬元。
未來投資10億建寧海新橋互通
根據莆田市綜合交通規劃中“三縱四橫”快速路規劃,全市將有四條疏港大道連接市區和秀嶼港區,分別是荔港大道、城港大道、涵港大道和仙港大道,此外,還規劃了壺公大道連接荔港大道、城港大道、涵港大道,形成莆田城區外環公路。
荔城區交通局工程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壺公大道分為兩期建設,全長約7公里。目前一期工程正在進行中,銜接荔港大道和城港大道,長度為3.87公里,二期工程與寧海新橋立交互通。
“單單一個寧海新橋互通就要投資10億元,目前暫未開始施工。”該工作人員說,寧海新橋互通項目屬于綜合交通規劃內的工程,“十三五”期間或將進行項目施工討論。該工程建成后,寧海新橋不僅連接壺公大道,還與涵港大道相通,屆時,三條疏港大道完成網絡連接,進出市區將大大方便,而之前建設的臨時引橋也將拆除。據悉,壺公大道道路寬度達到60米,雙向8車道設計。(海都記者陳晉/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