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0日訊 近日,海都記者接到市民報料,有人借莆田市非遺保護中心的名義,以所謂的“非遺專家”為噱頭,向申報非遺項目的單位或個人自薦包寫文本、包辦申報,聲稱可以“包辦過關”,并以此收取高額費用。對此,市非遺保護中心表示,非遺項目申報程序嚴格,所謂的“包辦過關”實為誘導騙錢,希望相關申報單位不要上當。
“非遺專家”聲稱可包辦申報
今年年初,莆田市部署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工作,申報項目須為已列入縣區(管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較高價值、具備三代以上傳承譜系、百年以上傳承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全市46個項目參與申報,最終,經過專家實地調研,初步篩選出34個申報項目。不過,這些項目最終能否申報成功還要經過專家最后的論證。今年6月下旬,為了推進申報工作規范有序開展,當地文化主管部門還在市群眾藝術館舉辦了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業務培訓班。
據一位參與非遺項目申報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培訓過后,他們收到了幾條信息,有人聲稱是市非遺保護中心的“非遺專家”,可以包寫非遺項目申報文本甚至可以包辦申報工作,只要交納一定的費用,還可以“包辦過關”。“非遺項目也能包辦?我覺得這很不靠譜,就向文化部門反映了此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非遺中心未委托任何機構包辦
對此,莆田市非遺保護中心發出聲明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是由政府組織的對傳統文化保護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該中心從未委托或指定任何社會機構或個人為項目申報代寫文本、收取費用,更不允許有“包辦過關”的行為。希望各項目申報單位、個人互相轉告,切不要偏聽偏信,用錢找關系走歪路。
聲明還表示,如有發現社會機構、個人打著“悉熟領導、包打關系、包辦過關”的說法,可直接向市紀委、監察局派駐市文廣局紀檢組、監察室舉報。如有發現申報單位通過支付高額費用,謀取通過所謂的“包辦過關”等違規行為獲取申報的,將予以暫緩甚至取消申報資格。舉報電話:
0594-2626260。
莆田市是我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孕育了大量極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莆田市現有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及市級非遺項目共計224個,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1項(媽祖信俗),國家級10項,省級34項,市級179項,各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初步形成。(海都記者 陳盛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