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沒有車水馬龍,村落悠然閑適。這里沒有人山人海,民風樸實敦厚。這里沒有開發過度,山水自然寫意。
在平潭,擁有許多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落,如詩亦如畫,讓人心生向往,己湖邊村就是其中一個。己湖邊村位于北厝鎮東部,是北厝鎮下轄的一個自然村。東南鄰壇南灣沙灘,西北接大厝基村。村子三面環山,依山傍水,風光秀美,猶如一幅幅舒展開來的美麗畫卷。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里,記者走進這座美麗的村落,在青山綠水間探尋己湖邊村獨特的自然風光,記錄下這座古村深巷里的人文趣事。
“七戶半”
演繹薪火相傳
在己湖邊村東部,環島路從村前穿行而過,為這座靜謐悠遠的古村落增色不少。記者一行四人驅車從城區出發,約20分鐘的車程抵達己湖邊村。在村口處,一個簡易的指示牌上寫著“己湖邊”,給人一種簡單樸素的感覺。
與我們同行的是當地村民,也是大厝基村村委會副主任魏由仁。在他的帶領下,順著村道一路前行,古色古香撲面而來。雖然已入秋,但遠近之間依舊是綠意盎然。
穿行在村落間,一座座古樸的石頭厝相互掩映,鱗次梓比。這里老石頭房多數早已人去樓空,肆意生長的綠樹青藤順著墻垣而上,長勢旺盛,翠色欲滴。墻邊,錯落有序的電線上總會搭著幾只小巧的麻雀,迎著秋日的微涼,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給幽靜的村落添了一絲生氣。
己湖邊村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全村多數姓魏。村子并不算大,沿著主村道走,不過五分鐘便能到達村尾。據魏由仁介紹,村子形成于清代,其祖先從河南遷至福清,最終遷移到平潭己湖邊村,那時在這里安家的僅寥寥數戶。“我們村一直流傳著‘七戶半’的說法,當時僅有7戶人家外加1個老人遷移至此,歷經代代繁衍,最后發跡成現今村子的規模。”他說。
星星之火,挑旺了己湖邊村生命的傳承,讓整個村子籠罩于濃厚的人文氣息之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村民移居于鬧市,如今己湖邊村常住人口僅數十人。然而,正因如此,這里保存著原生態的鄉村氣息,給人返璞歸真的美好感受。
一灣湖水
承載世代情懷
說起己湖邊村,單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與“湖”是分不開的。魏由仁介紹,己湖邊村原名叫“汜湖邊村”,因村南部的一灣清澈透亮的湖水而得名。“我們祖先以前是居住在河南的汜水邊上,遷到平潭后恰好也有一個湖水,便以‘汜湖邊’來命名,后來為了便于大家的認識,就演變成了如今的‘己湖邊村’。”他說。
在過去,這個湖水占地約有三四十畝,隨著村民的生產活動,如今縮小了一兩倍。魏由仁說,以前己湖邊村所在的區域是一個港口,因為沒有防風固沙,風沙堆積成壩,經過海水淡化,形成了這個淡水湖,“村里曾挖出了錨和粗壯的棕繩,我們才知道早先這里原來也是海灣的一部分。”
一灣湖水,承載了己湖邊村歷史變遷,村中先輩們汲取著湖水的養分,沿著湖邊起厝生活,發跡昌盛。如今,湖里的水源依舊充沛,成為村民農業種植必不可少的養分來源。魏由仁說,這湖水用抽水泵抽上三天三夜也不會干涸。
駐足湖邊,看著碧波蕩漾的湖面,聽著鳥鳴環繞耳畔,感受著四周的寧靜,讓人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緊鄰著湖邊,一畦畦莊稼呈現出豐收的顏色,一陣微風吹過,搖曳著婀娜的身姿,似乎在共同歡慶又一年的好收成。
田里,村民魏老伯已經在收割莊稼,只見他奮力揮舞著手中的鋤頭,把一個個豐碩的地瓜從土里刨出,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湖水養育了我們代代村民,在我父輩的年代里,村里所有的生產生活都圍繞著這個湖,因為水資源豐富,村里的莊稼都長得很好,所以我們對它也有很深的感情。”魏老伯說。
百年古厝
喚醒舊時記憶
己湖邊村守著一方水土,滋養著代代村中兒女。穿行在村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整齊劃一的石頭古厝。青空下的馬頭墻、灰墻黛瓦,這是我們熟悉的,關于平潭海島的印象。看著這些老房子完好地保存下來,心里會油然生起一份敬意。雖然很多石頭厝已經廢棄,周邊雜草叢生,但每一處都能讓人觸摸到一段歷史。
老舊的東西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的靈魂有歲月的斑駁,它身上覆蓋著灰塵,那其實是歷史的光亮。在魏老伯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他家的祖宅。這是一棟雙層結構的六扇厝,從外觀上看,雖然已經略顯古舊,但高挑的建筑設計,讓這座石頭厝顯得頗為氣派。
這座古厝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大門是木質結構,在時間的沖刷之下,大門褪去了原本的顏色,盡顯滄桑。即便如此,雕工精細的房梁屋檐依舊清晰可辨。靜駐這棟石頭厝前,它傳遞給人的是一種樸素的踏實和寧靜,腦海里想象的,是多少年前,有著炊煙、孩童、笑語的厝內往事。魏老伯回憶道:“從前我父親一輩8個兄弟都住在這棟石頭厝里,我小時候也是在這里度過的,那時候厝里非常熱鬧,大人們出去干活,小孩子都在一起玩耍。人越來越多后,這里不夠住了,大家就漸漸分散開了。”
一座座古厝鐫刻著己湖邊村古幽懷舊的歷史,而村中的一口古井則用它的清冽溫潤哺育一代代樸實淳厚的村民。古井約有五六米深,井口處窄,越往下越寬闊,井中的石頭因常年濕潤長出了一層綠色的青苔,給古井披上了歲月的痕跡。往井底望去,只見水中映襯出了一塊藍天白云的影子,顯得格外清澈通透。“村里人基本都會來這口井取水,井中總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魏老伯說。
特色資源
推動鄉村振興
己湖邊村像是一個嬌媚的女子,半掩著面容,靜臥在山水之間。它的美,美在青山為屏,秀水為衣的自然景色;美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間煙火;也美在石厝深巷,氤氳著歷史氣息,吸引你去打開,去細細品鑒。
作為歷史存留下來的“真寶貝”,己湖邊村擁有豐富的石頭厝資源,這些石頭厝風格統一,群落呈現,在不少人的眼中,這里是個開發民宿的“寶地”。“我們村比鄰壇南灣沙灘,擁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如果能夠受到重視開發鄉村旅游的話,不僅可以方便壇南灣景區的旅游人群,還可以帶動鄉村的保護與開發。”魏老伯說。
除了石頭厝和沙灘資源外,己湖邊村還有大片平整的農田,加上水資源的充分供給,生態田也是它潛在的旅游資源。當下,平潭掀起了鄉村旅游發展的熱潮,繼北港村、磹水村開發之后,貓頭墘村、山門前村等村落都在迎頭趕上,利用本土旅游資源,發展特色的旅游業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己湖邊村也是時候整合所有的旅游資源,找準定位,深挖潛力,發展鄉村旅游。
當然,在鄉村開發改造的過程中,絕非大刀闊斧地大拆大建,而應當針對已有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目前,村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對破敗石頭厝的處置問題,雖然還未走上旅游開發之路,但對己湖邊村的石頭厝進行收儲、保護和修復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陳小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