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有澳前鎮漁民反映在澳前東星大沙近岸海域發現部分海水呈橙色狀態,疑似赤潮。當天下午,區管委會副巡視員陳文波率領區海洋漁業部門負責人和有關技術人員赴澳前實地察看。
經過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工作人員的現場觀察和采樣化驗,分析鑒定此次污染是由夜光藻和部分東海原甲藻死亡造成,這兩種藻類均無毒。據介紹,受此次污染影響的海域面積不足100平方米,同時污染發生在近岸,不在養殖區內,對我區的水產養殖沒有造成影響。技術人員分析,此次污染有望退潮時隨波消失。
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提醒廣大的水產養殖生產者,每年的4月至6月是赤潮的多發期,要高度重視,提前做好一切充分準備。如果發現赤潮,應及時報告區海洋與漁業處、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赤潮發生時,陸上育苗場、養殖場應關閉取水,控制換水量和投餌量,增加增氧設備;海水網箱養殖可遷移或下沉養殖網箱,赤潮期務必不要給鮑魚投喂餌料。
目前,我區沿海重點養殖海區的水質較好,暫無發現類似污染。(記者周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