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訊員 陳國龍
本報記者 董加固
實習生 黃子端文/圖
曾某忠在家泡茶給父母和姐姐喝
曾某忠小時候的照片
本報訊 5歲就被從云南硯山縣拐賣到惠安,今年21歲的曾某忠腦海中關于親生父母的記憶早已丟失。昨日,當他的生父老周一家千里迢迢從云南趕到惠安要與他相認時,卻是一幅相對無言的尷尬場面。
在曾某忠被拐的16年里,他的生父老周一直沒有放棄尋子,終于在今年4月,通過警方DNA比對找到了。
相認時場面尷尬 昨日上午10時許,在
惠安縣公安局東嶺派出所會議室,老周心情有點激動,不時到走廊上看一下,希望能夠快點見到親生兒子。半小時以后,曾某忠騎摩托車載著養(yǎng)母來到派出所。當曾某忠進入會議室時,民警馬上給曾某忠介紹他的親生父母和姐姐。此時,沒有出現(xiàn)抱頭大哭的生動場面,曾某忠總是低著頭,好像在思考著如何接受面前發(fā)生的事實。
老周夫婦拿出兒子小時候的照片和尋人啟事給曾某忠看,希望能喚起親生兒子小時候的記憶,但絲毫沒有效果。對于親生父親的這些舉動,眼前的這名青年顯得有些尷尬。
家門口被人拐走 曾某忠被拐前叫周家才,如今已經(jīng)21歲了。據(jù)老周的大女兒周某煥說,1995年10月21日下午,當時7歲的她與5歲的弟弟周家才、堂姐三人在家門口玩耍時,有一個男人說要帶他們?nèi)说讲彝妫覜]人,這個男子就帶著弟弟出去了,后來弟弟就沒有回家。當天傍晚,她告訴家人此事。老周說,他們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兒子的下落,當即報了警。他們到處張貼尋人啟事,找了幾個月,但一直沒有音訊。十多年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查找兒子下落。
那么,孩子是怎么到惠安的呢?曾某忠的養(yǎng)母許某妹說,他們是惠安東嶺人,由于婚后不能生育,16年前,他們從一名外地男子手中,花1.4萬元買了一個約5歲的男孩,后取名叫曾某忠,次年又收養(yǎng)了一女孩,他們夫婦含辛茹苦將兩個兒女培養(yǎng)成人。曾某忠中專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現(xiàn)在惠安崇武一石雕廠打工,月工資2000元左右。
DNA比對確認身份 那孩子又是怎么被找到的呢?據(jù)民警介紹,2000年全國打拐專項行動中,惠安警方采集全縣收養(yǎng)兒童的DNA血樣,送公安部鑒定。2010年,公安部對以前送檢的血樣重新比對鑒定,發(fā)現(xiàn)曾某忠有可能是云南硯山縣周某柱、沈某英夫婦1995年被人拐走的兒子周家才。2010年下半年,公安部通知要求惠安警方重新采集曾某忠血樣,送檢復核。由于曾某忠外出打工,此事一直擱置,直到今年3月份,曾某忠從江蘇打工回家,血樣才重新采集送檢。4月上旬,公安部打拐辦確認曾某忠就是1995年云南被拐賣的兒童周家才。至此,老周夫婦被拐16年的兒子終于找到了。
對曾某忠今后去留問題,養(yǎng)父母和親生父母都表示尊重孩子的選擇。至于是否愿意跟著親生父母到云南老家看一看,曾某忠說:“感到很突然,一時無法決定,需要溝通一段時間再說。”
責任編輯:鐵板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