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凝結”能鑒別地溝油? 記者通過實驗發現,花生油凝結比地溝油厲害
玉米油(左)并沒有凝固,地溝油(中)凝固比較明顯,花生油(右)凝固最明顯
“將自家購買的食用油放進溫度8℃左右的冰箱,如凝結,即為地溝油?!边@是近日傳得沸沸揚揚的一條微博,其中介紹了簡易辨別地溝油的方法。不過,記者通過實驗發現,普通花生油在8℃條件下凝結得比地溝油更厲害。市食安辦有關專家稱,簡單以凝固點辨別地溝油并不科學,目前國家已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試圖提出檢測指標。
網絡熱傳:地溝油8℃即凝結
泉州網友“流風軒主”帶著疑惑轉發了一條“地溝油生生把孩子逼成了發明家”的微博,微博稱,上海向明中學高二學生林立旖發明出簡易鑒別地溝油的方法:地溝油反復使用,其中動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點不同。普通植物油要0℃,而地溝油在8℃即凝結。將自家購買的食用油放進溫度8℃左右的冰箱,如凝結即為地溝油。
“流風軒主”將帖子轉給網友“謠言粉碎機”,“謠言粉碎機”不久即回復:用這種方法鑒定不靠譜,并鏈接了題為《凝固點鑒別地溝油是否靠譜?》的文章。文章認為這種“簡易鑒別法”能夠“判斷出”一些地溝油。但它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過”壞油。那些用這種方法“檢測”出來的地溝油,可能差異已經大到肉眼可以識別的地步了。
其實,如果你買了精煉的低熔點油,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可以在冰箱保鮮層中放一段時間,如果凝固了,說明有問題。但是沒凝固并不意味著沒問題。而花生油的凝固點就在那附近,是否凝固說明不了什么。
記者實驗:花生油凝固得更厲害
隨后,記者自己做了實驗。通過地溝油回收人員,記者找來半瓶地溝油,這種油是經過多次烹炸,本應處理掉的廢油,不法商販購買后被工商查獲。記者又找了兩瓶普通食用油,一瓶是某品牌花生油,另一瓶是另一品牌玉米油。將三瓶油同時放入溫度調節為8℃的冰箱。
幾小時后取出三瓶油,記者發現,花生油已經凝固成塊,地溝油則出現凝結,但尚沒有凝固成塊,玉米油則始終保持液態狀態,沒有出現凝結現象。不過,花生油一拿出冰箱,在常溫下不到一分鐘又很快融化。
反復經過幾次試驗,結果都一致:8℃下,花生油比地溝油凝結得更厲害。
市食安辦:鑒別地溝油沒那么簡單
“地溝油的鑒別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然后提出特定的指標,哪有這么簡單的事情?”市食安辦有關專家對上述簡易鑒別法一笑置之。
相關資料顯示,食用油的凝固點主要由油中的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的比例來決定。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凝固點較低,而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含量高,凝固點就比較高。不過,植物油中也有飽和脂肪含量高因而凝固點很高的種類,此外,油的凝固點也不是一個確定的溫度,而是一個范圍。一方面,它會從某一個溫度開始出現固體,溫度降低也不見得全部凝固。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種植物的油,成分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其凝固特性也會有一定差異。
總之,以凝固點判斷地溝油實在不靠譜。這位專家舉例說,如果在植物油里面檢測出動物脂肪,只能說明植物油不純,不能認定這種油就是地溝油。同樣地,地溝油如果只是反復炸過薯片或油條的廢油,那么飽和脂肪的含量與新鮮油相比并不會明顯增加。
“檢測要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睂<艺J為,這個標準,國家正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再提出一些特有的指標,如果在食用油中檢測出含有的特定指標,則被認定為地溝油。作為市民的話,不容易簡單分辨地溝油,他建議市民應盡量到大商場購買品牌的油。
□早報記者許鈸鈸 王柏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