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人的馬蜂窩就在石窗上,被消防燒掉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昨晚8時許,洛江馬甲鎮永安村老杜家院子,哀樂響起,前來悼念的人把院子擠得水泄不通。
55歲的老杜,這位馬甲中學的老職工,走得太讓人意外。此前兩小時,他家兩只雞跑出雞窩,他去幫老伴收雞回家,卻不幸遭附近的馬蜂圍攻,被眾人搶出,不到20分鐘就身亡。
【事件】幫老伴抓小雞遭馬蜂圍攻
鄰居杜先生看到事發過程。昨日傍晚6點多,老杜家養的兩只雞跑出雞窩,他老伴林女士一著急追了出來,將兩只小雞堵在鄰居杜先生家一側屋檐下。費盡一番周折后,林女士終于捉住一只小雞。這,卻驚動了鄰居杜先生石窗上的一處馬蜂。
林女士將小雞抱回家,喊丈夫老杜再去把另一只雞捉回來。老杜前來時,馬蜂卻越聚越多,不一會兒,就朝他圍攻。老杜隨即暈倒,跟在后面的林女士忙拉他跑,杜先生一家也前來接應,將老杜平放門口的一把椅子上。
幾分鐘后,老杜的呼吸越來越困難,隨即大家撥打120。但醫生趕到時,老杜已沒了呼吸,前后不到20分鐘。不久,他身體從頭到腳全都發青。
有村民猜測,老杜愛喝酒,事發前很可能就喝了酒,使得毒素迅速擴張。但這一點沒得到家人回應。
【悲情】身體那么硬朗就這樣走了
老杜今年55歲,是馬甲中學的一名職工,膝下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在外打工。平日,只有老杜和老伴倆人住在村里。昨晚事發后,一雙兒女連忙趕回奔喪。見到父親的尸體哭成淚人。老伴林女士則幾度暈厥。
馬甲中學的工作人員也趕來,送老杜最后一程。一位同事說,老杜為人老實,“身體那么硬朗,居然就這樣走了!”
永安村不少村民說,由于村莊周圍植被繁茂,引來不少馬蜂棲息,每到炎夏,便有馬蜂出沒,村里不少人都被馬蜂蜇過,但像老杜這樣被蜇喪命的,還從沒有過。事發后,洛江消防趕來將該處馬蜂窩端掉。
延伸閱讀
【馬蜂】夏秋出沒最頻繁
豐澤消防大隊有關人士介紹,夏秋兩季馬蜂活動頻繁,馬蜂傷人事件多發。
從春季至夏季,隨著季節變化、氣溫升高,馬蜂活動日趨頻繁,生長、發育、繁殖、筑巢速度也隨之加快。馬蜂喜歡尋覓墻縫、草堆、柴垛、樹洞等向陽、避風場所群居。當人有意或無意觸動其巢,哪怕被一只馬蜂發現,即可引起馬蜂群攻。不小心惹了馬蜂,最好用衣物保護好頭頸,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萬不可狂跑,以免馬蜂追擊。
【除蜂】最好請119幫忙
豐澤消防介紹,摘巢時間應在晚上或雨天進行,馬蜂有趨光性,別讓光源照射太久。摘馬蜂窩的方法一般有二:一是火攻法,用一個長棍子,端頭做成火把狀,倒點柴油、煤油在上面,迅速點燃,拿大火去燒。二是膠粘法,用噴漆的辦法噴出黏質膠,迅速把馬蜂窩糊起來。
捅馬蜂是很危險的工作,必須穿防身服。市民發現馬蜂窩,最好撥打119求助消防。
【毒性】致人喉頭水腫窒息
據了解,馬蜂尾部毒刺中含毒液,民間有“10只馬蜂蜇死一頭牛”的說法。
福醫大附屬二院急診科王耀國醫師說,蜂蜇致死與接受蜂蜇次數有很大關系,而群蜂蜇傷多屬臨床重癥,來勢兇猛,死亡率極高。
馬蜂的毒液中含多種生物毒素,包括組織胺、溶血毒素、神經毒素等。溶血毒素引起溶血及肌溶解致急性腎衰竭;神經毒素致腦水腫、中毒性腦病;蜂毒引起喉頭水腫、肺水腫、過敏性休克;群蜂蜇傷致嚴重多臟器損傷及功能衰竭;大面積創面感染致敗血癥。被馬蜂蜇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過敏性休克或喉頭水腫而窒息。
【急救】以下5點要記住
王醫生說,群蜂蜇傷搶救有如下應急辦法:第一,應盡可能暴露創面,用5%~10%碳酸氫鈉溶液、肥皂水等洗滌;第二,可在被蜇局部的近心端位置,用布條、繩子等物品打結,控制毒素同血液循環至重要器官(需每隔15至30分鐘放松舒緩2至3分鐘);第三,可在靠近傷口旁邊的區域擠壓,擠出毒素;第四,用小刀消毒后,割開皮膚“十”字形狀排毒;第五,口腔無破損時可吮吸,如果有條件,最好每吮吸一次漱口一次。(本網記者 韓影 彭建文 林繼學 謝向明 史國亮 通訊員 劉旻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