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閩南網7月30日訊 與其說近幾年男子舉重62公斤級一直是中國人的天下,不如說是福建人的更確切。因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石智勇拿到了該級別的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湘祥又在該級別上摘金。如今,第三個福建人,來自三明大田的張杰將出現在倫敦奧運會的舉重賽場上,力爭實現該級別的三連冠。
不知舉重是啥項目稀里糊涂就練上了
據張杰的父親介紹,兒子上小學時,老師每次寫的評語都是:貪玩,好動,上課不認真,作業馬虎。但是他的體育成績不錯,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是體育委員,7歲時就可以跟著車跑4公里路,“我知道,他在體育這塊還行。”
1999年,也就是張杰12歲那年,三明少體校的教練盧山來學校選才。當時學校的體育老師指著張杰,跟少體校的教練說:“這個小子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可以試試看。”于是,盧山教練就讓張杰在操場上跑幾圈,然后沖個刺,然后跳兩步,各項檢測都比較滿意。當時張杰不知道這個教練是舉重教練,看著挺胖的,體育老師也不知道,但自我判斷說:“這么胖的身材應該是練舉重的。”張杰當時也不知道舉重是啥項目,也沒多想。
暑假時,張杰就被少體校召去試訓了一個多星期,盧山教練對他從手、腰、腿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試訓,回家時也沒說行或者不行,只讓他回去等通知,9月份開學前能等到通知,就能來練了。8月底,張杰就接到了通知。通知書來了,可是張杰的父母卻猶豫了,張杰父親當過兵,在部隊拉過杠鈴,“練舉重太辛苦了”。看到父母不同意,盧山教練就一直勸說,他說開始不會辛苦的,只是拿竹竿練動作,先練兩個月看看吧,如果沒潛能就不練了。父親考慮了幾天,還是同意張杰去闖一闖,“當時也沒想能練出個世界冠軍,只想練練體育對身體有幫助吧。”
即使是世界冠軍了母親還是“舍不得”
張杰今年25歲了,但是母親對他的記憶最深刻的事情還是停留在12歲他練舉重之前。“他小時候很頑皮的,家里有張相片,他爬到廟頂上,在那邊照相。”“小時候對啥事都好奇,寒暑假人家學畫畫,他也會跟著去學。”“挺能吃苦的,他爸爸是在林場工作的,小時候跟他走一天下來,回來沒喊過累。”
提起張杰12歲剛開始練舉重的日子,母親的感受是“很難受”。張杰家在三明大田,張杰在三明市少體校學習。媽媽擔心兒子營養跟不上,每個星期都要到街上買點骨頭,燉點湯,叫張杰父親用摩托車送到三明少體校去。張杰媽媽經常跟老公抱怨,“把兒子送去練什么不行,送去練舉重?”張杰從三明少體校一步一個腳印,一直走到了國家隊,住到了位于福州馬尾的國家馬江舉重基地,張杰媽媽還是不放心兒子,父母兩人一起到馬江基地去看了看。“看了住宿條件,看了食堂,他媽媽這才放心下來。”張杰父親說。
如今,張杰已經是舉重界62公斤級的“領頭羊”了,即將站在倫敦的奧運賽場上了,可張杰的媽媽說:“到現在還是很傷心。取得了成績,好是很好,但我還是覺得舍不得,那么小就出去了,很辛苦的。”
經歷過落選、低谷如今成男舉62公斤級“領頭羊”
男子舉重62公斤級一直是我國的優勢項目,我省舉重名將石智勇、張湘祥曾先后在雅典奧運會、北京奧運會上斬獲該級別的金牌。如今,張杰也是這個級別的“頭號種子”。對于倫敦奧運會的目標,張杰在微博中寫下誓言:“既然我接過了這棒火炬,一定要努力捍衛榮譽,就像幾個前輩一樣,努力成為奧運會的冠軍!”
從當年的三明少體校到如今的62公斤級“領軍人物”,張杰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經歷過落選、經歷過低谷。2008年4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前4個月,作為國內二線隊員的張杰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39屆男子亞洲舉重錦標賽62公斤級的角逐,以326公斤的總成績成功打破325公斤的世界紀錄。隨后,他和他的教練萬建輝一起進入了國家隊,全心備戰北京奧運會。“我們進國家隊時,我當時還是編外教練,兩個人在舉重館離門口最遠的最后一排小角落里訓練。”
萬建輝回憶說:“有了成績肯定對奧運會有想法,張杰訓練非常刻苦,當時什么也不知道。在公布人選的前一天,我已經知道他落選了,強忍著打包行李。帶張杰回到福建后,我都有點不想當教練了,太難過了。”之后,張杰遭遇成長過程中的低潮:2009年全運會因傷“砸鍋”沒有挺舉成績,2010年世錦賽在抓舉中落后6公斤,最終輸給朝鮮黑馬金恩國。“其實在2010年世錦賽之前我的抓舉不差,我甚至覺得抓舉是強項,但那次比賽之后一切都變了。在別人眼中我變成‘抓舉不行,每次都要看挺舉能不能扳回來’。”張杰曾對記者這樣說,如今教練要求他的挺舉必須保持在146公斤以上,這樣才能有絕對優勢捍衛中國男舉在62公斤級的榮譽。(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黃璇璇)
張杰
籍貫:三明大田
生日:1987年8月26日
體重:62公斤
項目:舉重62公斤級
成績:
2007年世界青年錦標賽62公斤級冠軍。
2008年亞洲舉重錦標賽62公斤級冠軍。
2010年世錦賽62公斤級挺舉冠軍,總成績亞軍。
2011年世錦賽62公斤級挺舉、總成績冠軍,抓舉亞軍。
比賽時間(北京時間):
7月31日02:00男子62公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