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平九峰山動物園啟動建園43年來最大規(guī)模改造工程。這座始建于1982年的“老”動物園,承載著幾代南平人的“集體記憶”,即將迎來全面升級。
16日,記者在九峰山動物園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籠舍內(nèi)的動物進行轉移安置,猴山籠舍的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延平區(qū)園林服務中心副主任官榮智介紹:“我們針對動物的習性、特點進行安置。涉及改造的籠舍有羊駝、駱駝、斑馬園,猴山、猛獸欄等,主要以修繕為主。”
對于許多“老南平”來說,在娛樂方式匱乏的年代,周末帶著孩子逛九峰山動物園,一直是雷打不動的親子活動。據(jù)悉,九峰山動物園占地面積8.3公頃,自建園以來,只進行過幾次小范圍修繕。園區(qū)一些鋼筋因為長期受動物糞便、尿液、口水的腐蝕,出現(xiàn)了老化、生銹的情況,不僅影響美觀,更威脅到動物和游客的安全。
本次改造計劃對受損的鋼筋進行更換,采用更耐腐蝕的材料,并加強籠舍的整體結構穩(wěn)固性。對于空間布局不太合理的籠舍,也會進行重新設計,以擴大動物的活動空間。同時,對現(xiàn)有道路及猴舍周邊廣場,老虎、鸚鵡等觀賞平臺的鋪磚進行改造提升。此外,動物園內(nèi)一處2022年塌方的道路邊坡將在近期完成施工,因塌方封閉的九峰山公園通往動物園的入口,也將在動物園改造完成后重新開放。日前,九峰山動物園啟動了主城區(qū)公園災后改造(三期)項目,改造提升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本次改造內(nèi)容涵蓋地面鋪裝工程、猴山拆除新建工程、零星修繕改造工程等,計劃工期90天,預計8月初可竣工。
據(jù)介紹,目前九峰山動物園共有各類動物60余種約300只,包括東北虎、金錢豹、揚子鱷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鳥種之一”的澳大利亞國鳥鴯鹋,以及天資聰穎擅長模仿人語的瀕危鳥類非洲鸚鵡等。為保證施工期間各類動物正常生活,九峰山動物園采取了相應措施,對動物進行妥善安置,并對動物園進行全封閉施工。改造完成后,園區(qū)設施和動物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也會得到改善,游客體驗感也能得到提升。此次改造,不僅是對動物園設施的一次更新升級,更是對這份城市“集體記憶”的一次精心呵護。(記者 黃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