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發展需要打造精致山城
水南大橋復橋建設火熱進行
泵車的長臂高高舉過河面,快速地給河中央孔樁鋼筋籠澆筑混凝土,南岸罐裝車一輛接一輛經鋼便橋,將混凝土源源不斷往這邊運送,便橋泵車上,河內樁孔旁,幾名操作工配合默契,輔助工人在鋼便橋上來回穿梭,一根根樁柱由水底往水面漸漸生成……10月21日,在順昌縣水南大橋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對大橋橋墩前期工程進行有序施工。
南北兩岸幾臺挖樁機正在不停不歇地進行樁孔的鉆拓作業,南面老橋拱洞下,樁基鋼筋籠的焊接,在多名電焊工配合下緊張進行。順昌水南大橋復橋建設自今年8月開工以來,施工單位抓住水上施工受限特殊情況,搶抓一切時間,科學安排施工內容,采用多個施工點同時施工,流水作業等辦法,穩步推進工程。至目前,該工程已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占總工程量的20%以上。
順昌水南大橋改擴建工程是順昌城區主干交通路網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采用空腹式拱橋結構,新建長365米、寬19米復橋一座,中墩位置設置寫意帆船造型,帆塔橋面以上高39米。
順昌水南大橋改擴建工程是順應順昌城市發展需要而建的。原水南大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剝蝕,大橋早已不堪重負,同時,隨著順昌城區人口的不斷增加,作為縣城區主要交通樞紐的水南大橋,已不能滿足群眾的交通需求,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順昌城區該路段的交通壓力,順昌縣結合水美城市建設,因勢利導對水南大橋進行改擴建。該工程建設,建造時間14個月,預計2019年8月底前可竣工。
順邵高速公路有望年內通車
10月16日7時,隨著下沙大橋左幅最后一片T梁平穩落至橋臺,順邵高速公路下沙大橋已完成左幅跨鐵梁片架設,下沙大橋左幅全線貫通,為確保順邵高速公路年底通車創造了條件。
順邵高速路線全長66.56公里,其中順昌境內20.94公里,工程于2016年6月開工建設。目前,該項目正進行全封閉的施工,路基部分已基本完成。路面部分攤鋪接近尾聲,機電、交安、綠化等專項工程都在同步進行。
順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將與南平聯絡線、延順高速、邵光高速共同組成南平至光澤高速公路南北大通道,也是福建連接內陸省份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是閩北南北高速大通道的關鍵一環。
此次貫通的下沙大橋為順邵高速全線貫通的“咽喉區”,也是順邵高速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該大橋全長408米,最高墩為47.03米,大橋共13跨,采用95片PC-鋼構T梁結構,其中5號墩柱與6號墩柱間橫跨廈鷹鐵路及鐵路高壓線。面對鐵路開工時間緊、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重重困難,施工單位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安裝視頻遠程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同時,項目部指揮有力,服務到位,解決施工中的各種問題,確保了下沙跨鐵架梁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該標段施工單位緊盯順邵高速公路年底通車總目標,轉變思路,多措并舉,加快后續工程施工進度,抓緊實施下沙大橋跨鐵路右幅架梁、濕接縫、順昌互通路基填筑等工程的施工,采取定人、定崗、定節點等辦法,加大人員、機械和資金的投入,開展新一輪建設勞動競賽,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順邵高速公路的建設。
因企施策盤活“僵尸企業”
10月22日,筆者從順昌縣工業攻堅戰指揮部獲悉,2017年8月,原宏豐鋼鐵經盤活后恢復生產,當年,承租這家企業的順昌和興實業新增產值4.3億元。這是順昌縣自2016年工業攻堅戰打響以來,因企施策,盤活“僵尸企業”取得的成果。
順昌宏豐鋼鐵公司,一度年產原鋼坯產能100萬噸。之后因資金鏈斷裂,生產和還貸出現嚴重問題,公司賬戶被法院查封,企業一蹶不振。2017年,順昌工業攻堅戰指揮部抓住鋼鐵市場回暖的利好時機,積極協調法院、電力、銀行、供貨商等債權單位,搭建協商平臺,經多方努力,由新成立的順昌和興實業公司,租賃經營宏豐鋼鐵公司。
加大力度對“僵尸企業”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盤活企業,推進企業重組,是順昌縣近年來助推當地工業發展的有效舉措。
“‘僵尸企業’很多擁有自主品牌、技術、設備等優質資源,因為各種生產、經營原因而陷入困境,并不是沒有復蘇的機會。”縣工業攻堅指揮部的許小平說,“我們全面梳理全縣閑置工業資產的現狀后,找準問題,分門別類,因企施策,落實幫扶政策。通過兼并、租購、重組、協作等方式,讓企業‘起死回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順昌,像宏豐鋼鐵這樣的“僵尸企業”復活的案例,不止一個。在順昌縣嵐下鄉源耀木業公司內,露天場地堆滿著待加工的木材,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鋸板、拋光、涂裝各條生產線,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多虧了政府幫扶,公司才能夠重新‘活’起來。”總經理藍源耀感激地說。
源耀木業是嵐下鄉最大規模的木材加工企業,帶動周邊300多人就業。近年來,在內銷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該公司也一直處于半停產狀態。政府通過多次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找準結癥并對癥下藥:協調林業局通過國有采育場,賒銷木材3000立方米,解決資金困難;溝通下游企業升升木業公司,為企業帶來訂單......“源耀木業是鄉里的龍頭企業,十多年來誠信經營,在促進地方經濟、村民就業、提高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發展出現困難,政府要幫一把。”嵐下鄉黨委書記蘭明愛說。
目前,順昌已有10多家企業被重組盤活,其中宏豐鋼鐵、新拓華、西格瑪、晨光塑業等企業已經投產、煥發生機,今年1至9月份,該縣新增工業產值14億、工業增加值3.7億。同時,盤活的企業又帶動了物流等服務業發展,拉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對化解債務、解決就業、穩定社會也發揮重大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黃振春池亮亮)
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
“現在我家情況好了,我在果園長年有事干,有穩定收入,還能好好照顧妻子,感謝政府的扶貧政策和政府干部的用心,幫我們家解決了大難題。”10月21日,順昌縣大干鎮余富村貧困戶張澤旺,對來訪筆者傾吐了對政府的感激之情。
張澤旺系余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年在上山勞動時受傷留有痼疾,干不了重體力活。這些年,妻子又患有重度精神疾病,身邊需有人陪伴照顧,無法離家太久,更無法外出打工。此前,為了照看妻子,張澤旺只能在家附近種些糧和季節蔬菜,冬春季再上山挖點竹筍售賣,貼補家用,生活十分拮據。
對于張家的困難,村干部和左鄰右舍的相助只是救急不救窮,但慶幸的是張澤旺趕上了好時候。順昌縣精準扶貧工作展開后,對接幫扶的順昌縣委宣傳部,給予了張澤旺更多物質上的幫助和政策內的幫扶,同時針對張家的實際情況,聯系了本村的一家農場,讓張澤旺可以靈活機動地在果園務工。這樣,老張可以在家門口農場打零工,有了固定收入,又不影響照顧妻子,一舉兩得,由此,張澤旺收入明顯增加了。根據張家當時的情況,村里還將張澤旺妻子納入受低保范疇,享受低保政策。
在這基礎上,幫扶單位又為張澤旺夫婦投保醫療救助保險840元,在當年張澤旺和妻子發生的醫療費用,經新農全報銷,縣里大病醫療補償,以及醫療疊加保險賠償后,剩余的醫療費用全部由醫療救助保險承擔,張家看病基本不用錢了。2017年,根據縣出臺的扶貧辦法,縣扶貧辦協助張家貸款5萬元,作為謨武水電站投資的股金,每年可收益4000元,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2017年,張澤旺順利實現脫貧。
張澤旺只是順昌縣眾多貧困戶中由致貧到脫貧的一個縮影。張家已脫貧,但幫扶單位、縣扶貧辦及相關部門的幫扶還在持續發力。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順昌縣根據貧困戶不同情況,結對幫扶單位或干部因勢利導制定了相關措施,在貧困戶脫貧后跟蹤幫扶,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
截止2017年末,順昌全縣1447戶4525位列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且家庭收入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