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和落實趕超目標的決策部署,更好地支持南平市工業企業加快發展,19日,南平市出臺了《南平市進一步促進工業企業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八條措施》)普惠性政策。《八條措施》從實施企業梯度培育、鼓勵企業創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做好企業融資服務等八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對全市工業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南平市工業經濟發展。
在實施企業梯度培育方面。對新建投產入統的工業企業,年銷售產值達2000-5000萬元、5000萬元及以上的,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對列入上市后備企業的及進入新三板基礎層掛牌交易的,獎勵50萬元,進入新三板創新層掛牌交易的,獎勵70萬元;對企業上市經福建證監局輔導備案的、首發上市申報材料獲中國證監會受理的、首發上市且上市募集資金70%以上投資南平市的各獎勵100萬元,共計300萬元。對異地“買殼”或“借殼”實現上市的企業,將注冊地遷回本市并承諾十年內不遷離的獎勵200萬元。
在鼓勵企業創新升級方面。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等各類研發中心,以及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給予10-100萬元獎補。對正式掛牌的“6·18”協同創新院技術分院給予一次性20萬元建設補助,有入駐境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5家以上且入庫高層次人才達30名以上的,再給予一次性30萬元建設補助。
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方面。市、縣財政整合并逐年增加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市本級產業基金首期規模不低于30億元,各縣(市、區)設立規模不低于2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廠房代建等形式,對企業進行扶持,促進項目業主投資“輕資產化”。
在做好企業融資服務方面。一是加大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支持,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市場前景好、經營誠信的企業實行“無間押”“無還本續貸”政策;對市場前景好、經營誠信但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對企業使用政府轉貸基金不再增設約束性條件。二是對金融機構實行量化考核,重點考核工業類貸款、無還本續貸等指標,考核結果應用于開展“服務工業經濟貢獻獎”評選活動及全市財政性資金的存放、行政事業單位開戶銀行的選擇。三是支持融資擔保租賃,建立政銀擔三方協調機制和銀擔風險共擔機制,對獲得國家、省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的融資擔保機構,以及市、縣屬融資租賃公司為南平市工業企業(項目)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的給予風險補償,做大擔保公司擔保倍數,為企業提供增信服務。
在強化工業用地保障方面。一是創新供地方式,依據國家產業用地政策,對工業用地采取“先租后讓”或“租讓結合”的供應方式和彈性年限出讓政策。二是降低用地成本,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項目,可按不低于土地等別全國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允許工業企業按合同約定分期繳交土地出讓金。企業在原有建設用地進行廠房加層改造,增加建筑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地價。三是補辦權屬登記,要求各縣(市、區)開辟綠色通道,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已完工工業項目,實行“老企業、老辦法”“一事一議”等方式解決土地、房產辦證歷史遺留問題,增加企業可抵押資產。四是鼓勵集約用地,對高于福建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30%或50%以上的,獎勵其繳納的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總額的20%或30%。
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一是實行靈活用電結算方式,要求供電部門對上年度無逾期繳費的工業企業優質客戶實行按雙方協商的合同周期抄表、結算電費。簡化企業用電增容、減容、暫停、變更等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限,爭取符合條件的企業參加電力直接交易,降低用電成本。二是落實惠企稅費政策,嚴格執行國家調整增值稅稅率、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和有關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稅費減免政策,加強涉企收費監督檢查,持續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三是降低物流成本,用好每年1000萬元現代物流業發展資金,支持物流企業向園區集聚,對新建5000㎡以上分撥中心、標準化倉儲設施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清理運輸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取締不合理收費,降低物流費用。四是降低用工成本,將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失業保險政策期限延長至2019年4月30日,將最低工資標準由兩年至少一調改為兩至三年至少一調,2018年暫不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繼續執行階段性下調失業保險費率0.5個百分點(總費率1%),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按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給予穩崗補貼。
在優質高效服務企業方面。一是用好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補貼企業“上云上平臺”。二是加強政企互通,建立產值億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法人聯系名錄庫,構建溝通協調機制和訴求辦理機制。三是保障外來工子女享受義務教育權利,把外來工子女教育納入南平市教育保障覆蓋范圍,凡三證一簿(身份證、居住證、務工證明/企業勞動合同和戶口簿)符合條件的外來工子女,按就近原則安排到對應學校就讀,讓外來工“來了就是南平人”,待得住、留得下。四是強化協調服務,市縣兩級政府成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持續開展“百名局長幫扶百家企業”活動,加大政府性公建項目優先采購地產名優工業品力度。五是服務企業用工需求,加大引進高校畢業生力度,加強產業經濟技能型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開展直補培訓和區外培訓、設立就業見習基地和大師工作室,深化產教融合,推行“校企雙制、工學一體”,開展重點特色專業和技能人才“專班”建設、職業工種技能提升等各類培訓,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人才。
在加強企業正向激勵方面。定期開展市級突出貢獻、創新升級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等評選表彰、表揚活動,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輿論氛圍。堅持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使黨的組織和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雙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