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印發,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花落福建。優越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福建最具競爭力的發展優勢。如何在經濟中高速發展的同時,持續保持環境質量全國領先,已成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時代命題。從“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到“寧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走過了處理環境和發展關系的三階段,其中的境界也不斷提升。推進生態建設,發掘“綠色新動能”,福建走出了一條“綠色惠民”之路。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做好頂層設計,福建敢為天下先,前瞻性地設計、創新環境污染治理機制,助力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在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過程中,生動詮釋了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的深刻內涵。今起,海都報推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樣本》系列報道,海都記者將走訪八閩大地,尋找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做法、新經驗。
位于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的長萬水庫,庫容425立方米。兩年前,因上游南坪溪流域340多戶農民養豬,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排,導致水庫污染嚴重,水面漂著死豬、垃圾,水體散發出惡臭。如今,水庫的水變清了,刺鼻的臭味聞不到了,水質也從劣Ⅴ類凈化到Ⅴ類。這一切的改變,都在于當地政府試點“養治分離”,將污染問題交由第三方治理。
據介紹,為解決養豬業污染問題,南平市延平區引入正大歐瑞信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一期實施的南坪溪、杜溪流域養殖污染治理收效顯著,水質均已達到Ⅴ類標準。
這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長萬水庫,經過一年多的治理,水質已由劣Ⅴ類提升至Ⅴ類
南坪溪一個治污點正在運行的耗氧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