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霞浦15歲少年小華(化名)在從高處摔落后,出現一個“怪病”:只要有一絲風吹到身上,全身就會奇痛無比。經過檢查后,醫生發現,小華不僅頸椎骨折,靠近肩膀的一處脊髓受傷腫脹,導致神經過敏。
小華的哥哥小謝告訴東南快報記者,8月4日下午,弟弟一個人在家,從離地面4米高的窗臺上掉了下來,隨后送醫做了血腫清除手術才蘇醒過來。
沒想到,蘇醒后,小華不僅手腳慢慢不能動,只要有一絲風吹到身上,就覺得奇痛無比。第二天,小華就被轉診送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院神經外科。
在福州總院,小華做了多項細致檢查后,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魏梁鋒發現,小華不僅腦部摔傷出血,頸椎骨折,還伴有不全性截癱感覺障礙,即靠近肩膀一處脊髓摔傷后腫脹,壓迫神經引起“神經過敏”,才出現了風一吹就全身痛的“怪病”。
魏梁鋒介紹,小華從高處摔落后,脊髓受到重力沖擊,出現腫脹,將包裹在脊髓外部的膜擠得沒有空間了,壓迫了神經。
如果不把腫脹消除,即便是腦部出血清理了,小華受傷的脊髓會進一步腫脹,最終把壓迫神經引起神經壞死,最后導致癱瘓。這就好比一個人,長胖了,原來的衣服穿不下了,如果硬穿,最后會把衣服撐破。
為了降低小華截癱的風險,魏梁鋒決定冒險,在這個被稱為手術禁區的地方“脊髓”動刀,進行脊髓內顯微減壓手術。
人的脊髓只有1厘米粗細,位于脊柱內,屬于軟組織,且周圍包裹著硬脊膜、蛛網膜、軟脊膜三層膜,要處理受傷的脊髓,像是抽絲剝繭。
魏梁鋒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在切開肋骨、脊柱后,就需要把包裹在脊髓周圍的三層膜切開,然后把腫脹壞死的脊髓清除,最后用細如頭發絲的針線,將三層膜縫合。脊髓內就是神經,稍不慎就會傷及神經,而脊髓很軟,膜很薄,因此這一系列操作都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完成,堪比顯微刺繡。
8月8日晚上,經過5個小時手術完成,次日,小華癥狀馬上消失了。
魏梁鋒介紹,一般交通意外、高處墜落的傷者容易出現脊髓受傷,不過,一般6-12小時內馬上手術效果會更好。他提醒,摔傷后,如果手腳功能喪失,全身疼痛,肢體麻木,應馬上到醫院緊急手術。
(記者黃淑平通訊員張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