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很多人都喜歡吃雪糕消暑,不過,在買雪糕時,您注意過它的生產日期嗎?記者29日走訪發現,市面上雪糕的“壽命”長短不一,保質期從半年到兩年不等,均為企業自行確定。對此,專家表示,如果冷凍環境達標,只要不出保質期,一般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雪糕存在變形、結板等現象,很可能就是融化后再冷凍的,這種雪糕盡量別吃。
在售雪糕“壽命”不一
最長達兩年
“原來賣雪糕有這個潛規則!商店超市可能存在‘隔年雪糕’,買時留意!”最近,一條這樣內容的微信在朋友圈內快速傳播。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超市和便利店,發現在售的雪糕生產日期大多比較近,大多是今年1月到6月份生產,但部分冰淇淋外觀有所變形。
而市面上在售的雪糕“壽命”也長短不一。有的保質期僅6個月,而有的保質期則長達兩年。例如和路雪的雪糕產品保質期普通為24個月,而伊利、蒙牛等品牌的雪糕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只有少數一些冰棍保質期為6個月。
為什么同是雪糕,保質期卻各不相同呢?據了解,以前對雪糕等冷飲產品的保質期規定是8個月,2008年國家取消了統一冷飲保質期標準的硬性規定。現在一般由企業根據成分、工藝及技術標準來自行制定保質期,然后報質監部門備案。因此,市場上的雪糕等產品的“壽命”才會出現長短不一的現象。
雪糕融化再凍容易滋生細菌
變形、結塊的不要買
營養專家表示,在企業確定的保質期內,產品通常不會變質,有些“陳年雪糕”可能口感欠佳,但只要還在保質期內,不會有質量問題。然而,雪糕作為一種特殊食品,對儲藏條件要求比較高,盡管不同品牌的雪糕規定的保質期差別較大,但儲藏溫度一般為-22℃,部分要求-18℃。其間如果融化過,或者包裝破損過,重新再凍,即使還在保質期內也不宜食用了。雪糕屬于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保存不當很容易滋生細菌,消費者食用之后可能會造成胃炎或拉肚子。
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很難知道雪糕在入口之前的各個環節是不是一直處在標準的冷凍環境下。因此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還是建議購買新近生產的雪糕。而變形、結塊的雪糕極有可能融化過,不要購買。
新聞鏈接
選購雪糕時盡量注意這幾點
一、購買時要查看產品包裝上的標簽標識是否齊全,產品包裝上應注明生產企業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配料表(食品添加劑中的甜味劑、防腐劑和著色劑應標明具體名稱)、凈含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藏條件、產品標準號。選購冰淇淋時還要注意看包裝上是否注明產品的屬性,如標明“全乳脂冰淇淋”“半乳脂冰淇淋”和“植脂冰淇淋”以及類型。特別要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要購買無生產日期的產品。
二、要選購包裝完整、封口完整的產品,如果購買時有變形或已軟化請慎購。冷凍飲品的銷售陳列柜溫度應-18℃。雪糕只有在恒定的冷凍狀態下,才能適用原有的保質期。正常情況下,雪糕在出廠時都是符合標準的,只要在保質期內,且達到儲存溫度,都不會滋生細菌。但由于運輸過程中存儲溫度沒達到要求,或者超市在儲存、零售時沒有達到冷飲的冷藏條件,都可能造成微生物超標,產品變形、結塊等。這樣的雪糕,即使最后銷售的時候是在冷藏溫度下,也不再是合格產品。
三、炎熱的夏季不宜食用過多冷食,食用過量雪糕類冷飲后,身體無法很快平衡到胃的最低適應溫度,這樣將會損害胃黏膜及胃壁。有可能會引起腸道菌體失衡,并導致腹部不適,嚴重的會引起腹瀉。(記者 藍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