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開的背后
——“總裝模式”賦能寧德電動船舶加速前行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福安市的福建福寧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下簡稱“福寧重工”),只見工人們正加緊對一艘本月底即將交付的雙層電動游船進行內部設備調試。
游船名為“茉莉號”。船如其名,船頂巨大的茉莉花圖案格外醒目。該船在本月8日順利下水,是我省首制的現代雙層純電動游船。
“茉莉號”總長28米,型寬7米,型深1.9米,設計吃水1米,載客數102人。該船下周將試航,預計月底交付福州市兩江四岸客運有限公司。未來,主要用于福州兩江四岸(蒼霞碼頭、江心公園碼頭、煙臺山碼頭)游覽觀光。
“‘茉莉號’是福建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的純電力推進客船,擬取得中國船級社入級符號和‘電池(動力)’附加標志。”中國船級社福州分社副總經理江凌透露。
江凌認為,“茉莉號”船舶管理系統具有數據遠程傳輸功能,實現中國船級社電池動力船舶檢驗驗證平臺對電池動力系統更安全更科學的監控和管理,安全性和能效水平較高,對提升福建省電動船舶研發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通過近年發展,寧德電動船舶產業已經實現了從動力電池到電機,從船舶設計到制造全產業鏈布局。以福寧重工為代表的船企搶抓機遇,依托我市產業鏈優勢強化合作,以“茉莉號”為新起點,福寧重工正進入電動船舶建設的“加速期”。
走訪福寧重工,可見多艘電動船舶正在加緊設計、制造。而一個名詞被反復提及——“總裝”。
今年3月,“老船廠”福寧重工有了一個“新身份”——省船舶集團電動船舶研制總裝基地。“茉莉號”正是這一基地成立后下水的首艘電動船舶。
何為“總裝”?福寧重工總經理助理胡裕國認為,核心便是“合作”。“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整合眾多的力量共同打造一艘艘船。”
以“茉莉號”為例,方案由武漢長江設計院設計,配備寧德時代840千瓦時電池組,采用無錫賽思億公司的電推和電控系統。“產品涉及眾多設備供應商,其中不少是一線‘國家隊’。而福寧重工負責船舶結構的制造,以及涂裝,輪機、電氣安裝和全船調試,直至將船舶交到船東手中。”胡裕國說。
更重要的是,參與方并非只是互為產品配套的“合作”,而是形成共同參與研發、制造的“合力”。
“很多業主以為,從柴油船到電動船不過是把柴油機換成電池包,這是不準確的。”福船集團副總經理李振均表示,在前期調研中,他們發現有的電動船舶運行起來噪音不小,而有的安靜得只有水聲,“區別就在于機與漿的匹配、電控系統與船體性能的匹配是否得當。”
但對大多數船舶制造企業而言,制造電動船舶還是“新手”。“建造鋼制船是我們的‘老本行’,現在不但船變小了、板變薄了,內裝設計、電力驅動這一塊也沒有接觸過。”李振均說。
為破解電動船舶在整體設計上的“難題”,我省引進了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在閩落地福建綠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此次,該設計院就與福寧重工、無錫賽思億等企業高度配合,參與了“茉莉號”的研發設計。
在院長湯文軍看來,“電動船舶”還有不少技術瓶頸,尤其是在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性等方面,必須集合業界精英的力量。加之,現階段電動船舶示范船型幾乎都是個性化定制,還需要根據江河湖海不同的落地應用的場景去做設計。“從這個層面看,單靠一家企業是很難實現突破的。總裝模式很適合現有產業發展,也反映了福建在用較為開放的態度來布局電動船舶產業。”
中船重工旗下的無錫賽思億是國內電動船舶電控系統頭部企業。研發人員根據設計方案和客戶需求,為“茉莉號”定制了純電動力系統,兼顧動力和經濟性。
在建“城市會客廳”輪,定位豪華游船,內部將采用福州古建筑文化所遵循的前庭、中堂、后院的禮制格局構型和布局,對船艙內部設計要求極高。“我們還引進了東方船研入駐總裝基地,這是一家在高檔旅游船領域很擅長的企業。”胡裕國說。
如今,為福州八方客運有限公司建造“城市會客廳”電動游船船體生產設計已經完成,目前分段正在建造,計劃8月份上船臺,12月份交付;泰寧大金湖電動旅游船已開工建造,計劃在年內完工交付;寧德內湖游船主船體生產設計已經完成80%,目前分段已經開工建造,計劃9月份上船臺,12月底交付……
電動船舶的發展除了需要加大電動船舶動力裝備的研發與推廣運用,還需要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鏈和生態圈。以“茉莉號”為起點,得益于多方合力產生的“加速度”,我市電動船舶產業正疾速駛向新藍海。(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