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至24日,寧德市開展了“查處危險廢物污染行為保障清水藍天”專項執法行動,這次“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的執法行動,查處了一批危廢污染大案,有力震懾和打擊了違法排污行為。
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本次專項執法行動調配了全市環境執法力量,打破地域界限,對危險廢物企業進行了一次拉網式大排查,發現問題企業46家,其中擬司法移送13起,擬行政拘留3起,擬查封扣押22起,擬停產限產2起,擬立案處罰15起,擬責令整改15起。
百噸廢酸傾倒賽江邊
警方追查作坊主
1月20日,省、市環保執法人員根據群眾舉報,聯手查處了福安市羅江街道一家非法金屬提煉作坊。
“現場是個鐵皮房,大門緊鎖,門衛也不在。我們圍繞作坊進行排查,在一堵1米多高的圍墻外,聞到了刺鼻的味道。”執法人員翻墻進入后,發現該作坊是將廢電腦機箱鐵皮泡入強酸,用以提煉重金屬,其間,廢酸先進行濃縮,再收集至一個收集池內。
那么,這些廢酸最后會到哪里呢?執法人員在作坊外1公里多處,發現一個大土坑,周圍圍著藍色鐵皮,里面滿滿都是廢酸,初步估計有近百噸。周圍的村民確認,這些廢酸是該作坊用槽車運來并傾倒的。
土坑底部一半用薄膜覆蓋,另一半沒有任何防滲措施,廢酸滲漏到周圍土壤,而土坑的不遠處,就是閩東母親河——賽江。執法人員在旁邊的小水坑取水測試,發現已呈強酸性質,“這表示,已經有廢酸滲漏出來了。”
執法人員表示,根據危險廢物鑒定標準,這些廢酸含有大量重金屬,屬于危險廢物,如此隨意傾倒,會嚴重威脅賽江周圍土壤和賽江水質安全。作坊負責人涉嫌環境污染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目前,警方正在追查涉事人員,當地檢察院也介入調查。
兩船廠非法傾倒廢石棉
環保部門立案查處
廢石棉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明確規定的危險廢物,需要有專門的儲存場所。然而,1月14日,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在位于福安市甘棠鎮的福安市宏星船業有限公司內發現,該公司將廢舊船舶拆解下來的大量廢石棉,隨意堆放在廠內靠江空地上,而在該公司第一船塢邊的垃圾堆里,更是發現了十幾噸廢石棉,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當作普通垃圾拉走。
同一天,環保執法人員還在附近的福建省港和船務有限公司內,發現該公司直接將廢石棉傾倒并填埋在廠區內。目前,這兩家公司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違法行為,均被環保部門立案查處,當地公安、檢察部門也一同介入偵辦。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石棉具有耐熱、絕熱、絕緣、耐酸、耐堿等特點,因此在船上被廣泛應用,但石棉很輕,長期吸入石棉纖維,能引起石棉肺、肺癌和胃腸癌等疾病。
專項執法行動進入集中整治階段
福鼎固廢處置中心上半年建成投運
“福安羅江百噸廢酸滲坑污染案”“福安宏星船業、港和船務公司違法處置廢石棉案”,以及本報1月14日報道過的“福建駿發船業有限公司填埋油泥污染案”,只是此次專項執法行動中查處的危廢污染大案的縮影。
據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的執法行動,對全市的國省控重點污染源和涉危廢企業實行全覆蓋檢查,并結合群眾投訴熱點企業和重點可疑區域進行排查,還結合網格化管理和隨機抽查制度建設的要求,對企業有關信息、照片進行收集。
市環保局抽調了市監察支隊、污防科、應急中心以及各縣市環保局抽調交叉執法人員共組成五個組,從1月5日起同時奔赴各縣(市、區)開展交叉執法行動工作,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調配屬地警力配合檢查,省總隊督查組對一些重點地區進行督查指導。
針對在福安市查獲的多起危廢大案,1月26日寧德市環保局又專門致函福安市政府,通報相關案情并要求福安市加大力量偵辦,妥善處置危廢,做好生態修復工作,確保區域環境安全。
同時,加大對企業開展危險廢物普法工作,進一步提高企業法人的守法意識和企業員工的環境安全意識,并協助企業聯絡有關處置單位,盡快消納危廢存量,消除環境隱患。
記者還了解到,寧德市正加快推進福鼎固廢處置中心等危險廢物處置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福鼎固廢處置中心已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預計今年上半年建成投運。(記者 林珺 通訊員 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