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2年曾考出福建省文科高考第二名的好成績;
他,曾經經歷并見證了中國一家大名鼎鼎的報紙最光輝的歲月;
他,經常保持著微笑,以南方人特有的慢條斯理的方式說話,用合理的邏輯組織語言,并且表現得不疾不徐。
他,就是方三文,雪球網創始人,武平人,1992年畢業于武平一中,1997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至2002年在《南方周末》做記者,此后先后在《21世紀經濟報》、《南方都市報》任職,并于2005年7月加入網易。
圖為方三文(資料圖)
2010年3月,方三文離開網易,并于當年創辦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2012年、2013年,方三文入選《財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
是“焦慮”使他走上創業路
為什么離開南方報業、離開網易?方三文經常向別人解釋這是“焦慮”所致。
“因為要了解讀者對稿子的看法,我接觸到了互聯網,發現BBS論壇的媒介形式很好,我的焦慮也是從那時開始的。”昨日,方三文告訴記者,在報社工作期間,他的“互聯網焦慮癥”越來越嚴重,“當時就覺得只有干互聯網才有意思。”
正是這種意識促使方三文創辦“雪球”,建立符合自己預期的平臺,在上面,信息和內容都是有價值的,并有著一套獨特的產生和傳播機制。方三文希望用戶能通過這種平臺賺到錢。
在CCTV—發現之旅頻道《有請創始人》節目中,當資深媒體人、“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對話方三文時,方三文說,自己是一個在生活上比較乏味,比較線性的人,在創業路上一步步按部就班,沒有大的躍遷,沒有什么跌宕起伏,成功很慢。可創業的人都懂,這每一步都必定要用心努力、腳踏實地,這樣才能穩穩地走向成功。
方三文告訴大伙,一個創業者最幸福的狀態是,有夢想,在路上!
10多年來,方三文就做一件事——摸索著如何最好地滿足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摸索著如何在不同的載體和平臺上將內容的價值最大化。
戲劇性的變化讓雪球越滾越大
“雪球”的名稱來自巴菲特的一句話:“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找到足夠濕的雪,以及足夠長的坡”。
在雪球成立之初,做的是i美股,編譯美國上市公司的財報、外媒的報道、轉載國內媒體的信息,同時還要自己再產生原創內容,雪球僅僅作為一個單純的內容產出平臺。而今天的雪球是一家為投資者提供實時行情、新聞資訊、投資策略、交易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涵蓋A股、港股、基金、美股,雪球App曾多次被App Store評為優秀新App。
從專業團隊生產內容的“i美股”,到移動互聯網上的投資一站式解決方案“雪球”,方三文的創業路有著不一樣的戲劇性:內心經歷了不少變化,也承受著來自各行各業的質疑,甚至團隊主體結構都作了徹底調整,一個以分析師為主的公司,最終成為以工程師為主的公司。
投資策略這種看上去高大上的專業之事能否由用戶自己來做?別人都覺得不行,但方三文覺得行:“每個人都是愚蠢的,但是每個人又都是聰明的,在特定的事情上是聰明的。”
能否用互聯網的方式把在特定事情上聰明的人的力量聚合起來,讓“群體智慧”戰勝“專業智慧”?雪球的組合功能推出不到一年,由用戶創建的投資組合超過了70萬個。在用戶生產內容的機制下,雪球開始了自己的滾動,而且越滾越大,越滾越快。“很多人說創新創新,好像創新是一種很美好、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實不是,而是只有創新才能做到生意。”
方三文從純正的文科生到今天和一幫程序員在一起,他說,人生沒有必要把高考志愿上填的幾個字束縛在那里,那只是偶然的很不重要的一個東西。
1975年出生的方三文,已進入不惑之年,人到中年,總需要沉潛和反思,其實,每到一個新的階段,方三文都是如此。10多年來,他一直做得有條不紊,事實也證明他做得不錯:2011年,雪球獲得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3年,雪球獲得B輪1000萬美元的投資;2014年,再次獲得4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如今,雪球也按著預想的軌跡逐漸成長、壯大。雪球到目前為止已有千萬量級的注冊用戶,每天活躍用戶達百萬量級,實現了預期。在方三文看來,唯一的興奮點是用戶的慢慢增長。(記者 傅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