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
列入造福工程搬遷計劃
“關于樟坑自然村地陷調查和受災點村民暫時轉移安置的情況,鎮里面先后召開了九次專題會議討論,并形成紀要推動落實。”盧錦光說,目前,永定區國土資源管理局已將受災村民納入今年造福工程搬遷對象。此外,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培豐鎮在受災原因、責任明確之前,由鎮財按每人每月230元的標準,墊資發放給群眾作臨時過渡租房的費用。
盧錦光告訴記者,鎮里發放過渡費用,本意是讓村民們搬到安全的地方租住。然而,村民們都不愿離開自己的村子。后來,政府和村民協商后就選擇了一公里外的舊熟料廠宿舍樓,培豐鎮統一對臨時安置點進行清理,接通了水、電。3月20日,全體村民順利搬進該避險點,230元的過渡費照常發放。“但后來出于某些原因,也有村民私自回家居住。”
另外,永定區國土資源局、培豐鎮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形成勘察監測方案,先后在福興樓門前、村民黃萬明樓南側、村民黃榮壽樓南側和國產實業B采區北側養豬場附近打鉆監測井,對地下環境及水文情況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據初步分析,整個樟坑地質以灰巖(石灰石)發育為主,石灰石在空氣和水的作用下成可溶巖。該區域地下構造裂隙較發育,有利于地下水的運移和富集。同時由于我市雨量充沛,地下水交替強烈,有助于地下巖溶的發育,從而導致地面塌陷。
“鎮里還派專人每天采集三次不同時段的數據,并上報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供其分析樟坑的地下水文情況。”盧錦光說。待一個完整的水文周期之后,在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根據分析數據情況所得結論權衡利弊,如果數據顯示樟坑村所在地塊可通過灌漿進行加固,則考慮采取加固保護的方式來處理,如果數據顯示無法保證安全,則采取整村搬遷的方式,“當然,應該不會出現整個地塊的狀況一致的情況,還是要結合各戶人房屋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個人意愿來進行妥善的安置。”
同時,培豐鎮目前已經請有資質的單位對村民的樓房面積、結構、承重等進行測量登記,為后續處理做好準備。(記者 石芳 張梓睿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