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民也曾挖到類似石頭
黃達洸考慮把它當傳家寶珍藏起來
黃達洸告訴記者,除了他,以前鎮里其他村民也多次挖到過類似恐龍蛋化石的石頭,不過因為大家都不認識,所以只是懷疑,并沒有保存下來。
撫市社前村的賴先生是黃達洸的朋友,賴先生告訴海都記者,大約30年前,他在離撫溪村一兩公里外,里興村的一座山上挖土方時,有挖到3個類似的橢圓形的石頭,“東西比較軟,由于當時并不懂,就扔掉了。”
一位村民王先生也說,十年前,他在一座山中挖煤,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一片橢圓形的石頭,“有幾百個,比鵝蛋大一點,每個大概一斤左右。”當時王先生并沒有在意,隨后將其掩埋。
對于自己的石頭,黃達洸說,雖然到各地尋找專家鑒定,得到不少專家的認可,但一直沒有做一份權威的鑒定書,這也讓不少人對這產生疑慮。他決定,春運過完就想去參加河南衛視的《華豫之門》節目,申請鑒寶,“會有專家簽名的鑒定書”。
他也表示,對于這顆石頭,他有考慮過當作傳家寶,珍藏起來。
博物館:真假還需鑒定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聯系龍巖市博物館館長黃祖洪。黃祖洪告訴海都記者,恐龍生活的地質條件大約在六千萬至一億四千萬年間的紅壤土和紅砂巖,龍巖確實有這個地質條件。
黃祖洪說,2007年至2011年,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龍巖也組織了專題考察,其中有一個古生物化石、古人類化石專題,也對找恐龍蛋設了個專題,在龍巖尋找恐龍蛋化石,當時并沒有找到,但不敢說沒有。
黃祖洪說,2012年,也有人拿著造型恐龍蛋化石東西到博物館,但經過鑒定,并不是。對于黃達洸發現的恐龍蛋,黃祖洪看了圖片后表示,是不是恐龍蛋,不敢貿然下結論,要經過專家鑒定。(海都記者 簡偉雄 戴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