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在龍巖永定區一座30多年歷史的“土樓”,突然塌陷,出現一個2米多大的“天坑”,村民質疑采石場“越界”開采所致。據悉,專家已到現場調研。
該塌陷地被定為“地質災害點”
昨日,永定區培豐鎮宣委盧錦光表示,目前,省里的專家已經到現場進行深入調研,初步判斷塌陷原因為“地質運動突破臨界點”。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導致塌陷,則需等專家的調查報告。
盧錦光告訴導報記者,塌陷處,初步判斷有個大溶洞。目前,專家還用專業儀器,在“天坑”附近區域全面摸查,因涉及費用較大,具體方案正進一步商討中。
他說,誘發塌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根據現有測量結果,采石場距離塌陷處,最近的也有100多米,自然因素的概率更大些。
永定區培豐鎮國土所負責人盧先生說,塌陷位于石灰巖板塊低洼處,地質條件復雜,可能是抽水過度、塌陷處又有巖溶洞隙,最終導致盆地下降。“具體原因,要以專家的調查報告為準。”下一步,將打個觀測井,時刻觀察地質運動。
他說,不論此次塌陷的是人為造成,還是自然所致,永定區相關部門,目前已將該塌陷地定為“地質災害點”,并納入“2015年的永定區造福工程”,動員周邊數十住戶全部搬遷,保障群眾安全。
盧先生表示,塌陷后的一些后續處置,也還需要等省里專家的調查報告為準。他認為,之前請了多個“中介”,來調查塌陷現場,省里的相關專家還是比較認可的。目前,還要和當地群眾多溝通交流,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