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法制搖籃展、紅軍標語展……
紅色展覽亮點紛呈
圖為近日,漳州薌城法院人員來古田參觀“共和國法制搖籃”紅色展覽。
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一塊塊造型逼真的紅色奇石……在古田會議會址景點群內,一個個紅色展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駐足觀瞻。
據了解,近年來,古田會議紀念館充分挖掘紅色旅游資源,與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同合作了“共和國法制搖籃”紅色展覽;還利用古田會議勝利召開85周年之際,在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聯合舉辦的“慶祝建國65周年暨紀念古田會議勝利召開85周年紅色主題觀賞石精品展”,在紅軍軍醫處舊址吉興堂舉辦了《紅色記憶收藏展》,以及《紅色印記——紅軍標語展示》等展覽。
這些紅色主題展覽,不僅落實了今年“八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駐閩部隊官兵時“把福建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的講話精神,展出至今,也成為了古田這塊紅色熱土上的旅游新亮點。
百姓富 生態美
古田小城鎮建設釋放民生福利
“過去這里是水田,現在都是整齊的房子,周邊的環境干凈整潔,房子也是統一裝修的,住著真的是太舒服了。”23日,在古田鎮八甲村,正在自家房前曬太陽的村民廖贊湯,與記者分享了他的喜悅。
廖贊湯是上杭縣公安局一名離休干部,今年86歲的他,無疑是古田小城鎮建設的見證者。“集鎮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以前5天一圩,現在天天想買什么東西都買得到,就像生活在城里一樣。”廖贊湯告訴記者。
據了解,古田鎮是我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之一,圍繞建設“紅色圣地·生態古田”、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定位,近年來,當地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特色農業和工業“三大”產業,古田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古田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從一個側面也可窺見一斑——在古田集鎮入口處,記者看到有一家顯眼的美利達自行車專賣店,而一個小鎮上有戶外運動類產品專賣店,這在全市范圍也是極為少見的。
“現在,古田人民的生活好了,經濟收入高了,大家也更有健康觀念,賺錢的同時也要賺健康。”該店店主張莉告訴記者,古田鎮早在2009年就已經在五龍村鋪設了環村自行車賽道并舉行過自行車賽。現如今,隨著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古田人加入到自行車、散步、慢跑等健身愛好者隊伍中。
為了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發展功能,今年,古田鎮還實施了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項目19個,宜居環境建設項目2個,目前都取得良好的進展。“現在正在加快推進古田大道景觀綜合整治項目、管網配套工程等項目。”古田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華潤希望小鎮吳地再出發
23日中午,走進上杭古田吳地華潤希望小鎮,一幢幢白色立面的瓷磚房屋,坐落于青山環抱中,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如詩如畫,讓人感受到一股鄉村獨有的城鎮化氣息。
2011年10月,吳地村被央企華潤集團確定為“華潤希望小鎮”建設點,此后,該村實施了村莊整治、產業發展、黨建提升三大工程,這個地處深山的小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沿著一條條干凈寬闊的村道漫步,所到之處記者看到,許多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去年11月份搬入新家,自己還在院子里建了小水池,住著很舒服。”村民張前清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生活條件好多了。
而在該村的敬老院,幾位老人正在安詳地拉家常。“去年冬至住進來,不僅條件好,還有伴,可以散步聊天,一點也不孤單。”該院老人廖斯泉激動地告訴記者。自去年上半年竣工以來,敬老院已成該村9名“五保人員”安享晚年的幸福港灣。
該村支部書記張前春告訴記者,除了宜居環境建設外,全村的產業發展也在逐步推進。2012年底,古田華潤希望小鎮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全村群眾以戶為單位加入合作社,啟動了林下雞養殖基地、食用菌工廠等產業項目。
“最近村口用來建設海鮮菇廠房的土地已經整好,等設備進來就可以開始培養菌種。”張前春告訴記者,此前,還有不少村民從事貴妃雞的養殖,如今,村民鄒華東等又將注意力轉向了三黃雞的養殖,產業之路有望進一步拓展。
“接下來打算利用紅軍后方醫院所在地的優勢,深入挖掘百歲牌坊、貞節牌坊的文化底蘊,結合現有的生態環境優勢,做大鄉村旅游,提高村民的整體經濟收入。”張前春說,目前,上杭縣已將吳地村納入旅游路線的規劃中。
五龍村
農家樂特色經營 會員抱團發展
古田五龍村的“騰龍青年之家”已經頗具名氣,12月23日,記者慕名而至。這家農家樂的老板鐘月珍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并帶著我們參觀。
在“騰龍青年之家”的門口,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牌匾,有“森林人家”,也有一些高校“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的牌子;行至二樓,記者看到每一個供客人住宿的房間都是以青春類電影名稱命名;在主樓的側方,鐘月珍還建了座“青年房”,里面是大通鋪,客人可以在這里體驗集體生活。
“騰龍青年之家”在五龍村的眾多農家樂中,是比較特別的。這里主打“青年牌”,用鐘月珍的話說,既是品牌營銷,又是品類營銷。將游客分眾,瞄準特定的目標人群,并沒有減少生意,反而使“騰龍青年之家”名聲遠播,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都曾組織學生遠道而來,在這里體驗紅色圣地的文化與風土人情。
鐘月珍和丈夫是2009年五龍村最早開始辦農家樂的一批村民之一,鐘月珍說:“是古田的旅游的紅火,促使大家嘗試辦農家樂的。”現在,五龍村已經成立了農家樂協會,協會會員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有時候,“騰龍青年之家”接到“大單”,就會跟村里其他各家農家樂聯系,共同接待客人。
今年,“新古田會議”召開后,整個古田旅游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爆發式增長,為當地農家樂產業的發展帶來明顯利好。鐘月珍說:“古田旅游發展更好,對我們大家都好。”她告訴記者,現在“紅軍飯”特火,“騰龍青年之家”的南瓜湯、紅米飯很有生意,“現在,南瓜價格翻了一倍多,隔壁村的農產品都不用運到外面賣,在古田就能銷售一空。”
“開心農場”里
實現致富夢
古田紅色旅游的發展帶動了觀光農業的發展,圖為23日,五龍村開心農場“上班”的村民正在田里收割包菜。
“這里主要種植西紅柿、大白菜等經濟作物,等這批白菜收割完,明年開春打算再種植一批。”12月23日,古田鎮農戶廖東明開心地告訴記者,得益于他所在的上杭縣眾發蔬菜合作社,自己承包的100畝農場,每年可為家庭增加近10萬元的收入。
據了解,2007年,上杭縣眾發蔬菜合作社正式成立,而廖東明就是合作社的首批會員之一。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合作社在2011年12月成立了上杭縣古田五龍開心農場有限公司,第二年5月,開心農場開始向客戶配送綠色健康蔬菜。
截至目前,古田鎮周邊榮屋、五龍村等8個村莊,共有235戶農戶加入到了開心農場。
與此同時,開心農場還建立了 “菜籃子”直送的銷售模式,即統一提供種子、肥料,提供技術扶持,農戶根據要求進行種植,農場負責回收農產品。“既降低了農民賣菜難、價格低的風險,又解決了城區居民買菜難、菜價高的難題。”開心農場工作人員謝培文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拓展市場,去年,開心農場又與龍巖市區、上杭城區的3000多名客戶簽訂了配送協議,并與龍巖市電業局、紫金礦業等多家公司食堂及公司職工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
通過開心農場的帶動引領,古田鎮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得到發展,蔬菜種植已成為農民四季不斷的重要收入來源。
據統計,去年,開心農場生產各類蔬菜5000多噸,總產值達2400多萬元。而開心農場成員的示范作用,又帶動集鎮周邊10個自然村農戶600多戶種植致富,實現增收3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