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8日訊 突然接到“淘寶客服”來電,被告知自己買衣服的訂單出錯,要退款,龍巖新羅的張先生沒多想,點了對方發來的鏈接。誰料,幾天后卡里的近3000元沒了,張先生才知被騙,趕緊報警。
近日,該案的犯罪嫌疑人盧某,經新羅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并處罰金8000元,目前一審判決已生效。
這樣的案例,近兩年并不少見。從2013年至今,龍巖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了利用淘寶網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38人,涉案金額達50余萬元。市檢察院昨日綜合類似案件,總結出這些騙子的三步伎倆。
檢察官提醒:愛網購的人,要加強自身安全交易意識,選擇淘寶正規店鋪購物,不要貪圖便宜;不要隨意點擊陌生人發來的網絡鏈接、圖片和文件;要保管好銀行卡賬號、密碼和身份信息,不要隨意示人。
第一步:上網捕獵 兩方式拿到買家資料
據統計,利用淘寶網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文化程度不高,沒有正當職業,但花錢大手大腳,不少人還有吸毒、網癮等不良習慣,入不敷出,便打起歪主意。
龍巖20多歲的林某,在賓館租住一間房,在里面吸毒、詐騙。去年12月,他買來電腦、手機和無線上網終端等,通過QQ向他人(身份不詳)購買淘寶買家資料。張先生的信息,也是盧某這樣買來的。
買家資料包含名字、手機號碼、收貨地址、購買商品的名稱等。
還有另外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犯罪嫌疑人通過登錄賣家淘寶店鋪,查看已購買記錄、客戶評價或者買家留給賣家的備注內容等,收集到買家信息。目前已查實的案件中多數屬于該種情形。
第二步:冒充客服 4借口騙取銀行賬號
獲得信息后,林某聯系上買家,自稱是淘寶店主,因支付寶升級等原因出現付款不成功,要求買家重新支付。隨后,其向賣家發送假的退款鏈接,獲得買家的銀行賬戶和身份信息。盧某也是以要退款為由發送了鏈接,理由是“訂單出錯”。
辦案人員介紹,騙子的借口還包括:貨到未付款,需要買家的淘寶驗證碼;購物的錢被淘寶網凍結,需要再次輸入銀行卡賬號和密碼,否則會被多扣一次錢等騙得目標信任。
之后,騙子便會發送虛假并帶有木馬程序的鏈接,要求目標激活該鏈接,并根據提示填寫銀行卡賬戶和支付密碼,而他們則通過后臺程序,獲得相關信息。
第三步:不敢取現 買游戲點卡再打折賣
獲取目標的銀行賬戶及身份信息后,犯罪嫌疑人會立即將目標銀行賬戶里的錢轉走,但卻往往不敢直接取現。
例如林某及盧某,在將目標銀行賬戶里的錢轉走后,通過QQ聯系不明身份的第三人,將錢用于購買游戲點券等虛擬商品,最后再打折出售給他人以換取現金,成功“洗卡”,這也是騙子套現的基本手段。
通過這種方式,盧某騙了3名受害者共1.3萬元,而林某被起訴時認定騙了4名被害者13.6萬元。(都記者 戴敏 通訊員 李慶炫 林承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