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的退休教師胡鋒基毫無征兆地雙膝跪下,仰頭,哭腔頓起:“求求你了,跟上邊領導說說吧,讓我去接回我的小孫子吧,我們不給政府添麻煩,我幫政府養這個孩子好不好?”
長汀“買賣兒童”成風:花錢避免斷子絕孫
11月25日晚,福建省長汀縣童坊鎮住戶胡鋒基家中,當地縣委工作人員了解完其“非親生”孫子相關情況行將離開時,這一幕突如其來地發生了。
此前11月17日,央視新聞以《寧靜小鎮被曝買賣兒童成風》為題,報道了長汀縣童坊鎮非法買賣兒童事件。次日,長汀縣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通報案件調查情況,嚴肅追究21名相關責任人責任,對非法買賣兒童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更早之前的11月3日,在接到打拐志愿者的報警電話后,當地公安部門在11月5日晚將胡鋒基的“非親生”孫子予以“解救”,后與其他5名被“解救”的孩子一起暫時安置在長汀縣福利院。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解到,事發至今,涉案當事人對于自身參與“買賣孩子”遭處理一事,更多的是不理解和想不通;在長汀當地官方看來,當地部分群眾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非法買賣孩子”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也暴露出當地政府在法制宣傳、工作監管上存在諸多問題。
“給錢是象征意義的”
“你要干什么?”
連日來,打拐志愿者和記者的暗訪與舉報、警方的“解救”行動以及媒體的曝光,讓童坊鎮的一些住戶面對外人時,顯得異常警覺。
有住戶告訴記者,事發之后,當地警方一度加大了排查“非親生”子女的力度,這導致他們在疲于應付警方排查的同時,開始對媒體的曝光表達“不滿”,認為報道“夸大事實,搞得我們童坊就像一個販賣兒童窩點似的”。
“是私下抱養,不是買賣,更不是拐賣。”31歲的徐佳(化名)自稱已在網上看過很多遍關于“童坊買賣兒童”的視頻,“是非對錯我們分得清楚,如果真的是涉嫌拐賣兒童的,我舉雙手雙腳贊成處理他們,可事實不是這樣。”
徐佳并不諱言自己曾參與過一次“私下抱養孩子”的經歷。按照徐佳的說法,當地人在“私下抱養孩子”時,必須事先經過雙方家庭尤其是孩子親生父母的同意,而作為抱養方,一般多少會出一筆錢給予補償,“但這筆錢更多是象征意義的,是出于補償對方的一種心理,不是明碼標價,更不是在賣孩子。”徐佳堅持認為這并不是尋常意義上的一種“買賣”或“交易”,“我痛恨這個字眼,孩子不是商品,哪能隨意買賣。”
在徐佳印象中,當地“私下抱養孩子”的現象由來已久。徐佳說他從小就聽大人們說起過,“小的時候也就是聽聽而已”。后來,大學畢業返鄉創業的徐佳,驚奇地發現“小時候聽過的事情依舊存在”,“一開始覺得不能接受,后來我專門了解過這種情況,現在我表示接受并理解他們。”
“就比如未婚先孕的,因為各種原因孩子最終生了下來,這就面臨著孩子怎么辦和女方今后再婚的問題,在我們農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把孩子悄悄地送人,送去一個有條件撫養的家庭。”徐佳進一步解釋,“送抱養”的事情在當地雖呈現出“半公開”的狀態,但畢竟屬于村民個人隱私,一般來說都由雙方私底下完成,在秘而不宣的前提下,越少人知道越好,“退一步說,哪怕是后來人們都知道了,也絕對不會有人公開議論,因為大家都心照不宣,都能理解這事。”
徐佳關于當地人“私下抱養孩子”的說法得到了童坊鎮童坊村村委會一名負責人的認可。此次“非法買賣孩子”一事因涉及該村,該負責人現已被停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