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瑯琊榜》大熱,胡歌飾演的“江左梅郎”梅長蘇,高居瑯琊榜首。“江左梅郎”是虛構的,但古代曾有過“江左”這個地名。這不,近日,龍巖連城就發現一個“江左風流”匾,專家考證為林則徐所題。
“江左風流”匾為林則徐所題
這方“江左風流”匾,懸于連城縣冠豸山上的連城謝氏書院“東山草堂”。草堂建于明萬歷年間,始筑者是連城隱士謝浚(1585年-1638年)。
書院為磚木結構的平房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其正廳的前后梁上掛有兩塊橫匾。
一方為《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題寫的“追步東山”,另一方,則是林則徐于道光年間題寫的“江左風流”匾。
龍巖學院教授郭義山在其文獻中介紹,這“江左風流”匾長1.95米、寬0.57米,陰刻銀粉行書。
題記:“小田年弟偕群子侄讀書弦誦于東山草堂,風雅名流,不愧為烏衣之族,因題贈曰。”匾文為“江左風流”。落款為“道光甲申清和榖旦少穆林則徐題”,上有篆刻方印兩枚。
郭義山介紹,匾書行筆流暢堅挺,勢如刀劍,深邃古雅,形成堅勁高簡的藝術風格。
今日福建皆屬江左之地
“江左梅郎”是虛構的小說人物,不過“江左”之地,史上卻有其出處。
龍巖區域史研究者鄒文清告訴導報記者,江左,即江東、江南。長江下游九江至南京段呈西南—東北流向,因古人以坐北朝南定方位,左即東,故長江下游東南區域被稱為“江南”,又稱“江東”、“江左”,大致含贛東北、皖南、蘇南、上海、浙江等地。“江左”一詞,可能始用于中原士民“衣冠南渡”后的東晉、南朝(江左五朝),其間“王、謝”家族文采風流、功業顯著,彪炳史冊。
而連城縣現存的“江左風流”匾,是因該縣謝邦基與林則徐為清嘉慶十年(1810年)同年進士,林則徐受謝邦基之請,為連城謝氏題寫的。(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文 通訊員 李紹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