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長汀縣大同鎮新峰村赤逕組新屋坑下山場,竹農葛金生忙著在竹林養殖河田雞,1600羽河田雞活蹦亂跳。葛金生說,現在竹價低迷,好在年初向信用社貸款10萬元,轉行發展竹林養雞,第一批出欄1500羽,產值20萬元,純收入4.5萬元。
新峰村地處閩贛兩省交界處,全村221戶835人,竹林面積1.8萬畝,人均23畝。村主任陳海林說,俗話說靠山吃山,靠竹吃竹,但今年不行,竹價每噸從700多元下降到400余元,不但沒增收,還要虧本呢。
新峰村人敢闖敢拼,勇于創新,他們依托林業金融貸款,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的路子。據村黨支書陳建榮介紹:“全村有29戶竹農,從信用社、村鎮銀行貸款335萬元,投入到筍竹加工、竹林養殖、擴大竹山規模上。”據了解,在長汀縣,一個村林業金融貸款300多萬元,數量是較多的。
過去,除竹山外,養豬也是新峰人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新峰是汀江上游的水源地,今年環境整治,全村拆除了31戶13000多平方米豬舍。村民們從林業金融貸款中獲得生機,轉行發展筍竹加工。赤逕組的鄒海榮有215畝竹山,過去養母豬16頭,自繁自養,一年出欄400多頭豬。拆除豬場后,他從信用社貸款10萬元,購買設備,試加工干筍1100斤,每斤23元,純利1.4萬元,他說,一年加工1萬斤干筍沒問題!據了解,新峰村有3個村民小組,僅赤逕組就有6戶竹農通過林業金融貸款從養豬轉行筍加工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