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正是健身的好時節。騎行作為一種健康自然的運動旅游方式,正受到我市越來越多市民的歡迎。每到周末,在巖城的大街上,不時能看到全副武裝的騎行愛好者身影,他們或結伴或獨行,行駛的方向大多是周邊的山區。騎一輛單車,肩背一個背包,行在路上,簡單環保,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這些騎行客對于出游,非常愜意,累了休息休息,養足精神后又在車輪上飽覽一路美景。
騎行出游漸成時尚
已經有2年騎齡的市民郭小姐認為,“我們這一個騎行小分隊經常在周末相約出游。我們出行不追求速度,不追求距離,一路上一步一景,照相賞景,呼吸新鮮空氣。這種隨性的騎行不追求要趕多少路,看多少熱門景點,而是看到好玩、好吃的,隨時可以停下體驗一番。正因為這一份自由與隨性,我們在路上看到越來越多的騎行者。”
上周末,在市區一家自行車專賣店內,市民劉先生正在選購自行車,“身邊的朋友在玩這個,約著我周末一起出門騎車。我想著既然鍛煉身體,又能順便看看風景,倒也是不錯的主意,所以特意來買裝備。”
該店老板王傅真介紹,如今在我市購買專業自行車和裝備的顧客數量快速增長,從十四五歲的中學生到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都有,而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和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價格在2000-3000元之間的自行車最受歡迎。“其實,騎行者到底該買什么樣的自行車,需要根據自己的騎行路線、目的和經濟承受力來決定。”王傅真表示,高端騎行裝備更適合于比賽,并不適合大眾騎行,若不是用于專業比賽,消費者沒必要盲目追求高端的騎行裝備,“夠用就好。”他建議消費者選購自行車時,首先要看騎行的目的,若僅為滿足上下班、上學和平時出行的話,那么選購一般價位如兩三千元且較為輕便的自行車即可;如果騎行的路線不平坦,那么最好選擇輪胎較寬和有變速器的;如果騎行的距離較長且途經的道路比較平坦,則可以選擇輪胎較窄和有變速器的,這種車在騎行時相對比較省力。
騎行時應當注意自我保護
據我市某騎行俱樂部工作人員翁先生介紹,除了選車,騎行防護裝備也是出行的必備,如頭盔、騎行服、護具等基本裝備花費也要從三四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另外,除了進行專業騎行運動外,多數人會忽略防護裝備在騎行過程中的作用,特別是不戴頭盔者越來越多,甚至成為風氣。
“頭盔的保護作用非常重要,戴頭盔就像買保險,最好是用不到,可一旦用到了就是出現危險的時候。因此,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騎行,都不能對安全防護麻痹大意。”翁先生表示,除了頭盔外,在特殊天氣情況下的一些特定防護裝備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墨鏡(防風鏡),當長時間在陽光直射下騎行,尤其是早、晚面向太陽方向騎行時,太陽光對眼睛的傷害非常大,而且容易令人目眩,進而引發交通事故,此時就需要戴上墨鏡。此外,墨鏡還可以起到防止塵土、小蟲子等進入眼中的作用。其他比較常用的騎行裝備還有頭巾、手套等,它們各有各的作用和適用范圍。例如頭巾,主要用于在鄉間土路上騎行時防塵;手套則可以防止手握車把時打滑。在顛簸路段騎行時,手套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防止手被震麻。另外,為保障騎行安全,建議騎行愛好者最好結伴而行,出現意外情況時可以互相幫助,同時有經驗的車友還可以向新車友傳授應對緊急情況的經驗。 (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