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在線、光明日報教育部聯合主辦。這項活動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和宣傳表彰大學生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社會營造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該項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正式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
日前,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結果已揭曉。入選大學生奮發向上,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稱贊,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杰出代表,彰顯了當代大學生敢于擔當的時代風貌。
本報特刊登這些典型事跡,希望廣大學生向他們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加強品德修養,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按姓氏筆畫排序)
潛心學術勇攀高峰
丁中賢 男,漢族,中共預備黨員,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2013級本科生
丁中賢勤于學習、專于科研、勇于創新。2014年,他以優異成績被選拔進入全國僅有的13個經濟學國家基礎人才培養基地,連續3年綜合素質測評排名前三,獲得校長特別獎學金(僅3人)。由于表現優異,目前,他已被推免到中國海洋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他本科期間參與省市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4篇,個人作品《社會資本視角下工業園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以長樂空港工業園區為例》入選經濟學國家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優秀論文;他和團隊3次深入長汀進行調研實踐,作品《新常態下我國水土流失治理機制的探索》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他甘于奉獻,從班長到學院團委副書記,兢兢業業地為同學們服務。
2016年,丁中賢摘得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專利達人創業弄潮
萬龍獲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與金融學雙學士學位,工學碩士學位。目前,他是哈爾濱萬洲焊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省青聯委員、國際焊接工程師、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員、美國TMS學會會員,并擔任多個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的特邀審稿人。
萬龍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撐攪拌摩擦焊新技術,曾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工信部創新創業特等獎、“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全國特等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省高校大學生年度人物、省十佳大學生創業之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哈工大春暉創新成果獎特等獎等榮譽。他還申報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發表SCI檢索論文20篇。
2015年,萬龍利用專有技術成立哈爾濱萬洲焊接技術公司,運營至今,公司已獲得首輪500萬天使投資,2016年營業收入達1300余萬元。
在線教育推普援疆
2015年1月,木納瓦爾·木沙發起喀熱宛公益支教團,搭建起讓更多新疆人學習普通話的橋梁。此后,她在巴州輪臺、喀什岳普湖和阿克蘇溫宿設立了教學點。目前,支教團成員已有100余人,惠及學生逾500名。
當前,木納瓦爾正在探索線上微信群內教學方式,已累計線上服務1000余人。從2016年1月微信教學上線以來,她已有8個普通話教學群、2個維吾爾語教學群和1個英語教學群,在線學生人數突破550人;她開創了微信公眾號,并創辦“微課堂”欄目,用普通話、維吾爾語、英語3種語言教授常用語和名言警句,受到了熱烈歡迎。此外,她還為南疆貧困孩子籌集物資近7.5萬元,并為支教當地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
2016年,她獲得華東理工大學“挑戰杯”校賽金獎、上海市“創青春”市賽金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類銀獎等榮譽。
創業先鋒熱心公益
作為創新創業的青年先鋒,劉皓帆是“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和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國家級金獎得主,累計獲得創新創業類比賽獎勵20余項。
劉皓帆牽頭開展的“周末圓夢大學”項目,迄今已經舉辦42期,4年間幫扶農民工子女4000余人。該項目擁有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目前已獲得運營資金逾50萬元。
2015年,劉皓帆和團隊創立了車內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車主、配件、維修廠三方面大數據開發為基礎的汽車業務服務企業。現在,車內行平臺已擁有2000萬車主數據庫、10萬家汽車維修廠信息數據庫,公司在職員工46人,估值已達到4000萬元。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她率領車內行團隊斬獲金獎和最佳帶動就業獎。
此外,劉皓帆還是中國三星級志愿者,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600余小時,并獲得長春市“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榮譽稱號。
身殘志堅實現夢想
茅經典是2012年倫敦殘奧會、2016年里約殘奧會乒乓球冠軍,2014年世界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女單冠軍,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四優秀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10歲那年,因表現優異,茅經典被選入江蘇省乒乓球隊,成為專業乒乓球運動員。然而,一切美好卻在2005年底被打碎,訓練中,茅經典髖關節受傷,成為T8級殘疾人。在痛苦與掙扎中,她選擇了堅強,4個月的時間恢復站立,6個月拿起球拍開始殘疾人乒乓球訓練,她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最終,她以優異成績實現了乒乓球世界冠軍的夢想。
奪得冠軍后,北京多所大學表示可以特招其入校,茅經典卻毅然放棄,“我不但不能矮人一等,還要比別人更出色!”于是,她選擇像健康人一樣參加高考,并最終成功考入山東師范大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全面發展飲水思源
卜熙是全面發展的典型。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媒體發表評論10余篇,編輯出版了高校學生評論文集,部分文章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轉載。他還尋訪抗戰老兵,傳承中華文化,被團中央評為“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
卜熙勇攀學術高峰,曾獲3項國家級、4項省級和20多項校院級獎項,多份調研成果被政府作為決策參考。他聚焦農村電商發展,撰寫的提案獲得全國大學生模擬提案大賽銀獎;他走進工廠觀察勞工,獲得“調研中國”社會調研獎學金和“挑戰杯”課外學術競賽特等獎;他調研社工、關注農民土地流轉,共計獲得20余項各級科研獎項。
他飲水思源,6年勤工助學資助貧困學子。他帶領團隊前往廣西百色,為當地900多名留守兒童開展支教活動,并組建了輔導少數民族學生的社團,輔導時數近700小時。
品學兼優致力創新
王成弟品學兼優,學業綜合成績連續6年穩居年級第一,獲醫學、金融學雙學士學位。他孵化出多個創新科研項目,獲批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校級重點課題3項;發表SCI文章7篇,影響因子累計超過30;參編書籍2部,獲國家授權專利4項。今年初,他憑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豐碩的科研成果被保送攻讀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2016年,王成弟帶領團隊經過7個月連續奮戰,最終獲得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他還和團隊陸續斬獲“智慧城市”“挑戰杯”等大型創新創業賽事的重要獎項。
他勤學篤行,9次赴邊遠山區,團隊義診累計上萬人次;他志愿輔導20多位學生,幫助其成功考上研究生。他還組織團隊開展“暖冬計劃”,為少數民族和災區群眾募捐,為民族地區孩子們寄送學習用品和書籍。
獻身科研成果突出
司龍龍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總影響因子大于120),成功申請了10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曾以北大藥學院綜合測評第一名的成績獲國家獎學金、北大創新獎和學習優秀獎,并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勤奮是大家對司龍龍的第一印象,每周7天、每天10余個小時的科研工作是他的常態。2014年,司龍龍作為第一作者的首篇學術論文得以發表。2016年,司龍龍在導師指導下實現了科研重大突破,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并申請了國際專利。該研究是以基因密碼子拓展為依托,選擇流感病毒為切入點,發明了一種可以控制病毒復制從而將病毒轉化成疫苗的技術,常被稱為“病毒變疫苗”。這一技術不僅操作簡單、制備容易,而且減輕了對病毒生物學知識的依賴。同年,他獲評“北大學生年度人物”。
艱苦奮斗孝老愛親
孫玉晴由養父母撫養長大,6年里,她完成從專科到本科再到碩士研究生的華麗轉變;6年里,她在食堂賣過飯、洗過碗,做過銷售、服務員、翻譯、家教、兼職老師……她曾一天做3個家教,在食堂打工一個月賺80塊錢,一干就是一年。本科畢業之際,養母已是76歲高齡,身體大不如前,她用獎學金陪養母游了一次北京,并毅然決定帶著養母上學。
研究生開學之初,孫玉晴就把養母接到了學校,在她看來,養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她一日三餐自己做飯,所有的家務一個人承擔,不管是學習還是科研、學生工作、考證,她都一件件用心做好。如今,養母精神狀況不好,孫玉晴頂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不辭勞苦,不管是半夜起床照顧養母,還是騎著自行車去找偷偷跑出去的養母,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她總是默默承擔,只想用盡全力盡孝。
在校期間,孫玉晴多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并于2016年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堅持學習自強不息
黃健栓18歲時曾考上重點大學,但因祖父患病,家里生活無以為繼,只得退學投身社會。23歲時,家境稍微好轉,他重拾大學夢,進行了艱苦的復習,最終考入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專業。
生源地助學貸款解決了學費,但是生活費成了當頭難題。雖然是貧困生,但黃健栓一直記得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進入法大以后,黃健栓長期擔任教師助手,積極做家教并學習投資理財、進入有關公司做兼職,最終通過各種努力實現了經濟獨立,還承擔起祖母的部分生活花銷。
與此同時,黃健栓勤奮學習,不僅連續兩年保持專業第一名,還在數學建模比賽、散打比賽等學科競賽、體育比賽中獲得了優秀成績。因表現突出,黃健栓獲得“中國政法大學自強之星”榮譽稱號以及國家勵志獎學金。
年度人物特別獎
(按姓氏筆畫排序)
捐獻角膜延續光明
2016年11月11日,19歲的李明艷不幸離開了人世,她的生命卻以另一種方式綻放。
李明艷,來自安徽宿州泗縣,是一位活潑上進、美麗開朗的女孩。2015年,她以高出一本分數線4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師范大學。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她積極努力、奮發學習的時候,厄運卻突然降臨。2015年6月,李明艷被確診患有惡性腺泡狀橫紋肌肉瘤,5年內生存率極低。2016年9月30日,李明艷委托父親向泗縣紅十字會提出了自愿捐獻眼角膜的申請,她說:“在我處于困境時,感謝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現在我想用我剩下的一點好東西去幫助其他人,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也算是我生命的一種延續。”
11月11日早晨,在簽訂捐獻眼角膜協議的40天后,李明艷不幸離世。遵照她的遺愿,安徽省紅十字會眼角膜庫專家對她進行了遺體角膜摘除手術,摘除的角膜至少可以挽救兩名患者的視力。
舍己救人大愛無私
2016年11月6日15時30分左右,眼見同行的少年不慎落入赤壁市區一處水庫,吳達毅然縱身跳入水中,他竭力將少年托起、送上船,自己卻不幸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吳達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吳達具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他發奮學習,立志成才,成績優良,獲得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等多項獎勵;他熱愛集體,關心同學,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并連續4年義務獻血;他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經常幫助村里缺乏勞動力的人家打理農活,到左鄰右舍為孩子們補習功課。因為家里經濟拮據,他省吃儉用,減輕家庭負擔;他勤工助學,鍛煉獨立能力。吳達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青年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先后被追授“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湖北省優秀大學生”“湖北省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一身正氣見義勇為
2016年5月23日15時50分左右,吳宏宇得知有人在校園內偷車后,立即前去追截。途中,遇到外校學生謝某駕駛摩托車經過,便坐上謝某的摩托車一起去追截偷車人。追截中,吳宏宇被偷車人駕駛的摩托車撞擊后摔倒受傷,經過3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終因傷勢過重離世。
在老師、同學眼中,吳宏宇是一個熱心腸、愛助人、不計得失的人,他的英勇表現并非一時沖動,而與他一直以來樂于助人、勇于擔當的自我要求分不開。吳宏宇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傳開后,共青團中央追授他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共廣東省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省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確認他因追捕盜車賊而犧牲的行為為見義勇為,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青聯授予他第十八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中央文明辦授予他2016年11月“中國好人”稱號,廣東文明辦授予他2016年第三季度“廣東好人”稱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