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廣福建自貿試驗區第十批可復制創新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省推廣福建自貿試驗區28項可復制創新成果,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引領示范效應。
28項可復制創新成果中,在全省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25項、在省內部分區域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3項。記者注意到,不少創新成果具有首創性,并取得了成效。如:
高頻小額金融糾紛“調訴一體”新模式,設立全國首家政府主導、自主運營、市場主體參與的金融調解組織,一站式提供失聯修復、調解、申請司法確認等服務,糾紛化解“只需進一扇門”。累計調解成功各類金融糾紛案件3507件,標的額10.04億,為金融消費者節省訴訟費用3803.43萬元,減少律師費支出1723.54萬元。
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運安全保障機制填補了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運輸標準的空白,打通了儲能系統常態化出口渠道,充分釋放航運運力,每航次可為企業節約75%的物流成本。目前已安全保障寧德時代40個航次、1128臺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順利出口,累計貨值達56億人民幣。
空港口岸智慧邊檢出入境流量監測管理新模式,實現全天候、全維度口岸出入境流量監測智慧化,精準研判假期客流高峰和候檢時長,引導錯峰出行,提高了旅客通關效率。有效減少出入境旅客現場排隊等候時間,春運、國慶等假期出行高峰時間段,內地居民平均排隊候檢時間不超10分鐘,口岸出境航班準點率提高6%。
跨境電商貨物快速智能轉關模式,無需申領紙質材料、無需使用物理關鎖,貨物監管全程通過信息化系統和電子鎖智能鎖實現,電子智能鎖自動解鎖、貨物轉關單自動核銷,企業通關效率預計提升30%以上,壓縮通關時間約3至4個小時。
在對臺先行先試方面,有臺胞職稱跨境采認、“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臺灣法律專才實習實訓試點等創新成果。臺胞職稱跨境采認舉措,臺胞在臺灣本島即可通過網絡辦理職稱采認,預發電子職稱證書二維碼,待臺胞正式來大陸工作時換領紙質證書。“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構建以臺胞個人調解工作室、涉臺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臺企與企業家聯合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體的涉臺調解體系。在臺胞、臺企聚集區,建立進社區、進企業、進網格機制,設立涉臺法官工作室(聯系點),發揮臺胞身份認同和情感認同優勢,提升涉臺法律咨詢服務水平。臺灣法律專才實習實訓試點,建立全國首個臺灣法律專才實習實訓基地,構建法院主導、高校和實務部門協同參與的臺灣青年實習工作機制,創新探索臺灣法律專才實習實訓運行、管理、保障等制度,為臺灣法律專才到大陸就業、創業搭建橋梁、提供便利。
《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要求,落實好十一屆省委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精神,將復制推廣工作列為本地區、本部門重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統籌協調,健全工作機制,壓緊壓實責任,確保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取得實效。各地在推廣過程中遇到困難問題,要及時上報省自貿辦及牽頭部門;牽頭責任單位要定期跟蹤復制推廣情況,加強業務指導,及時解決問題。各地各牽頭部門要及時總結復制推廣情況,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可量化的指標、推廣前后的數據對比等)、存在的困難問題及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建議等,省自貿辦每半年匯總一次,并及時組織研究。(記者 盧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