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囑托建設新福建述評之四
“今天的廈門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日前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的深情盛贊,讓福建這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圈粉”無數。
“山好水好空氣好”“在福建生活真幸福”“快點打包空氣給我們”……談到福建環境質量,外省人常常發出如此艷羨和感嘆。
森林覆蓋率達65.95%,持續38年保持全國第一;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優良水質比例達96.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所有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6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27微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2%……生活在這個藍天白云經常“刷屏”的最綠省份中的人們,時刻感受著綠色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飲水思源,不忘初心。從2000年首次提出生態省建設構想,到2014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再到2016年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清新福建的領跑之路,憑的不僅是“天生麗質”,更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傳承接續。
五年來,八閩大地綠意更濃,得以共享的綠色福利更多。“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也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牢記總書記這一囑托,福建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建設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成為新福建建設的新動力。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長汀經驗”推動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秋日,行走在長汀縣策武鄉南坑村,只見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河水清澈。數千畝山野上,銀杏樹亭亭玉立,一排排農民別墅掩映在銀杏樹中;在四都鎮同仁村,茂林修竹之下,是長汀元仕花卉專業合作社的260多畝蘭花基地,一盆盆蘭花在原生態的環境里茁壯成長,供不應求;在三洲鎮汀江國家濕地公園,風景如畫,游人如織……
殊不知,20年前,這里還是一幅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1985年的遙感數據表明,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146.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1.5%。長汀,成為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
治理水土流失,“綠色革命”勢在必行!1999年11月,時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專程來長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吹竭@里水土流失情況仍較嚴重,他提出把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確定每年扶持1000萬元資金。
長汀大規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大幕,就此拉開。
2000年5月,習近平在河田世紀生態園內捐種了一棵紀念樹。
2001年10月13日,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再次來到長汀考察后,提出再干八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光山披綠裝。第一個8年過去了,至2009年,長汀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7萬畝。
牢記囑托,長汀不止步,福建不止步。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干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決不收兵!
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關鍵時刻,2011年12月10日和2012年1月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兩次作出重要批示。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這聲“沖鋒號”響起后,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進入“快車道”, 推廣長汀經驗、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開展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往治理的基礎上,長汀進一步踐行、提升“黨政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并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長汀經驗”,以“進則全勝”為不竭動力,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五年來,國家在長汀投入10.26億元,組織實施生態建設項目113個。同時,創新機制體制,吸引1.5億元民間資本以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生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昔日的“火焰山”變成“花果山”。據2015年底遙感調查,長汀水土流失面積從2012年底的45.12萬畝下降到2015年的39.6萬畝,水土流失率降為8.52%,在全省11個水土流失治理一、二類縣中最低。全縣強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比2012年初減少2.87萬畝,近70%的強度以上流失區得以明顯減輕。昔日水土流失嚴重的長汀,已然成為中國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幟和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去年,長汀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向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邁出堅實步伐。
“我要生命不止種果不停,報答習總書記的關心關懷。”長汀縣策武鎮策田村63歲的“種果大王”賴木生說,他在水土流失區承包700畝荒山種果,不僅綠了山頭,還鼓了腰包,干勁越來越足。
據了解,去年,長汀河田、策武、濯田等7個水土流失重點鄉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基本達到或超過全縣平均水平的12766元,其中,水土流失核心區河田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611元增加到2016年的11655元,年均增長15.74%……
省委書記尤權多次到掛鉤幫扶縣長汀調研,要求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用“長汀經驗”推動全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省建設步伐。
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掛鉤幫扶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制度。從2012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3.4億元水土流失專項治理資金,用于22個重點縣、100個重點鄉鎮和水土保持生態村等治理項目。同時,把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地方政府年終績效考核目標。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200萬畝,占900萬畝規劃治理任務的133.3%;2016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69.17萬畝,占任務200萬畝的134.59%。截至目前,我省水土流失率已由2011年底的9.95%下降至8.87%以下,在全國屬于較低省份之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成績位居全國前列。(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