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45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歐洲區(qū))半決賽評選活動在滬舉行,演員鐘漢良、霍汶希、導演林玉芬、毛衛(wèi)寧、姚曉峰、劉新,制片人大衛(wèi)·曼森、布蘭登·福利等評委出席現場,暢聊電視行業(yè)熱點話題,并接受評委證書的頒發(fā)。
此次評選活動由華策克頓和28家傳媒機構共同承辦,現場談及對IP劇的看法,林玉芬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原著的靈魂,而鐘漢良則坦言面對大IP劇“作為演員比較簡單”,要找到人物的可能性,看到可發(fā)展的空間。提及接下來的計劃,鐘漢良笑稱正是最近在上海舉辦的個人視覺藝術展。而對于年輕制片人和導演,毛衛(wèi)寧建議他們把精力放在本身的制作上,姚曉峰則認為年輕人機會很好,作品要用心表達。
多元性與國際化并存
艾美獎于1948年創(chuàng)立,其藝術性、權威性及在世界范圍內的巨大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廣播電視業(yè)界的奧斯卡金像獎”。它與格萊美獎(音樂)、 奧斯卡獎(電影)、東尼獎(戲劇)并稱美國藝術四大獎項。國際艾美獎評選活動分為初評、半決賽、終評三個環(huán)節(jié)。
本屆評選委員會由12位海內外影視行業(yè)資深人士組成,不僅有影視行業(yè)的佼佼者鐘漢良、英皇霍汶希、雷霆國際雷其梠、導演林玉芬、毛衛(wèi)寧、姚曉峰、劉新,更有Netflix王牌劇集《紙牌屋》監(jiān)制大衛(wèi)·曼森,英國編劇、制片人、導演布蘭登·福利,以及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北京電視臺影視劇中心主任張恒和克頓傳媒研發(fā)中心主任李訓愚,力求用多元性、國際化的視角去審視今年的作品。去年成功承辦國際艾美獎“喜劇”類別后,華策克頓再次承辦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