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58歲的六小齡童代表著“西游文化”,因為,自拍攝《西游記》讓六小齡童和美猴王結緣以來,30多年過去了,無論再用什么方式,或者再隨意拿出《西游記》任何一個片段來拍,無論是動畫的還是真人的,出現在腦海中揮舞著金箍棒的孫悟空,一定都是六小齡童塑造的那個形象。為了擺脫在觀眾心里這個刻骨銘心的記憶,六小齡童也有意識地讓自己接演了很多孫悟空之外的角色,比如周總理、魯迅、胡適等等,有意思的是,觀眾看到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孫悟空。這樣的絕妙感,不是隨便一個演員都能有魅力有能力帶給觀眾的。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六小齡童說,可以理解這是對演員最高的贊賞,演員飾演一個角色的最高境界就是無人以代,但是演員由此也會受到角色帶來的局限。其實對孫悟空的浸染,是融在六小齡童的血液里的,30多年的“悟空”痕跡如今還能在六小齡童的身上顯現,他舉手投足間,眼神轉換中,你依然還能捕捉到孫悟空在他身上的影子。當記者把自己的感受反饋給他時,六小齡童哈哈大笑,他說,孫悟空真是融在了自己的血液中,這種痕跡很難去掉了。
六小齡童眼下正和美國方面緊鑼密鼓籌拍的3D《敢問路在何方》是一部電影高科技和真人融合在一起的新版《西游記》,光美方導演就有好幾個,他們看了六小齡童30年前的表演毫無爭議,美猴王當之無愧又落在了六小齡童身上。未來《敢問路在何方》在技術上有的甚至超越《阿凡達》的技術水準,很顯然《敢問路在何方》要把《西游記》帶向世界市場,年逾50歲的六小齡童將怎樣在現代電影技術的王國里揮舞起傳統的美猴王金箍棒,其實對西游文化有著深刻理解的六小齡童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把《西游記》帶向國際
記者:中美合拍《敢問路在何方》已經啟動,你再次飾演孫悟空,這一版全新的《西游記》將插上科學技術的翅膀,在你的理解里這是不是一個全新的孫悟空?
六小齡童: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新的不同版本的《西游記》出來,和美國合作拍《敢問路在何方》,除了人家的電影技術確實先進以外,我一直在想,不管加進什么先進的技術,首先我們還是關注我們中華民族心目當中的那個孫悟空,《西游記》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技術再如何先進,吳承恩先生筆下描寫的孫悟空不能變。我特別希望這是一個傳世作品,不是轉眼就忘的電影,有觀眾留言說,《西游記》是我們自己的經典,我們又不缺人才,為什么要和國外合作?其實這一點不矛盾,我們需要西游文化的精髓,能夠和世界上的觀眾的習慣做一個相融,如果中國導演去拍,可能中國人接受這樣的風格,但是我們希望有一些藝術形式來破一下,孫悟空應該是世界級的超級英雄,但是我們中國人物的故事、造型、基調不變,所以我沒有什么擔憂。
記者:講到西游文化的精髓,這么多年你一直致力于西游文化的傳播,解釋一下你所理解的西游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六小齡童:《西游記》這部小說老少皆宜,深入淺出,一個大道理,他用一種非常通俗的有趣的故事給你講,我前段時間在沈陽跟小學生們講《西游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來的經完整嗎,不完整,掉水里了,這是追求享受的過程,不像現在過分考慮結果,孫悟空跟師父還講,天地本不全,經卷哪有齊全之理。你講師徒情,跟小朋友講,尊重老師,我們過去講一日為師,這樣的道理《西游記》里全有,孫悟空厲害嗎,厲害,他為什么對師父那么尊重,他救過他的命,感恩,承諾,懂得真誠,一開始他也不愿意去取經,戴著緊箍,慢慢有感情了,他就懂這個道理了。
記者:《敢問路在何方》是電影高科技和真人表演的融合,和曾經的版本比較不是會帶給觀眾更有魅力的觀影體驗?
六小齡童:一定是。其實我們現在走的是《阿凡達》的路數。藝術和高科技怎么結合?以前火眼金睛,咱們訓練這個眼神,快速轉,都是演員演出來的,是演員有魅力的地方。過去我辨認你是人還是妖,下來就是“找打”,現在不是了,辨認的時候可以有很多技術可以處理,眼球顏色的變化啦,打起來的一招一式啦,把東方的藝術和西方高科技結合,我金箍棒耍得再快,一根能變成幾萬根,就靠技術,很多不同的人物,這些東西做完以后把他們放到一起,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有的涉及到綠布,有的涉及到合成,整個生態一起搞,我們現在的做法跟《阿凡達》的技術一樣,比如我騎到動物上,可能都是在不同的狀態里融進來的,是超級計算機合成出來的。目前來講,我們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拍攝,完全是工業的,這些是我們那個時候完全達不到的,現在用上高科技,一定增加了影片的觀賞魅力。
記者: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之所以能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是觀眾認為你的表演風格就是他們心里面想象的那個孫悟空,那么這次在表演風格上是不是延續86版的?還是借助高科技有了新的創新?
六小齡童:風格肯定還是延續的不會變。否則也不會讓我去演這個孫悟空。孫悟空這個人物基本的基調,他的神和他的形,肯定不會變,變了觀眾也不會接受。其實誰也不知道孫悟空長什么樣,可是觀眾一旦認可了的東西你自己都變不了,沒有什么正宗不正宗之分。我們也不是面對年輕觀眾或者面對老年觀眾,因為《西游記》是世界名著,砸那么多人力物力財力的錢,還是希望把世界名著,吳承恩這一版的精髓告訴觀眾,不能說變成一個不是吳承恩寫的《西游記》。
記者:現在不管是真人的還是動畫的,不管是正劇還是諧劇,大小熒屏上孫悟空的形象很多,對于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六小齡童:我從來不贊成胡亂改編《西游記》,那樣做對不起祖宗,有的把《西游記》改編成一個愛情故事,讓孫悟空和妖精還談起了戀愛,將孫悟空變成西天取經路上的情種,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錯誤。
記者:有沒有投資方請你出山,出演變種了的孫悟空?
六小齡童:這樣的邀請不少,我不管什么高片酬全都拒絕了。對我們老祖宗的經典,我要身體力行的維護,老祖宗留下來的形象不能在我這變味兒。有時跟廣告商合作時,他們要求我以孫悟空的形象穿上皮鞋,喝兩口牛奶或豎起大拇哥,我都是拒絕。作為曾經演過孫悟空的演員,我就要慎重,孫悟空在我心里是神圣的,我不能打著孫悟空的名號演的是別的人物或者表達一種變了味兒的不屬于孫悟空的東西,這樣的事我不干。
記者:盡管《西游記》已經過去30多年,你飾演的美猴王仍然是觀眾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你有沒有物色新的接班人來傳承這根金箍棒?
六小齡童:馮驥才曾說過,不希望六小齡童成為中國的末代猴王,這個事至今也是我心中的遺憾。我是從哥哥手里接過的金箍棒,我手里這根金箍棒未來交給誰?我總有打不動的時候吧,我只有一個女兒,也有不少年輕演員希望拜我為師,結果一一被我婉拒了,我不收徒弟,并不是因為我高傲,想要演好孫悟空,最好的辦法,就是和猴成為朋友,每天觀察它們,現在誰能做到。